贵州黎平县黄岗村的规划实践

来源 :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乡村规划存在的难以落地实施的窘境,黔东南州政府借助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推动了一批传统村落的规划落地实践.在黎平县黄岗村,设计团队连续驻场三个月,和州、县、镇各部门以及施工队、村民们一起,逐个落实包括萨坛、水碾房、标本民居展览馆、荷花塘改造、公厕、村口大门等规划项目.同时,针对遗产观念不普及的现状,实现了一些将现代生活引入传统空间的小项目,典型代表为黄岗村的禾仓之家.
其他文献
梳式布局为广府地区村落的主要布局形式,本文以广府核心区的大旗头为个案研究,以探索广府梳式布局的主要特征。佛山大旗头村在形态上为保存良好的广府村落,在布局上为典型梳式布局。本文主要讨论村落中祠堂的等级、民居的形制,由此对大旗头村落的形态变迁、村民公共生活的开展以及广府农村的价值观念作进一步的联想。
传统村落是文化的载体,而村落的发展形态以及建筑特征则是文化的表象,河北井陉大梁江地处太行山脉冀晋交界,其建筑形态综合河北以及陕北的建筑特征,与此同时依山而建的村落形态,也代表了一系列太行山脉村落的分布形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史料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村落的特质进行深层分析,继而探究大梁江民居的形态,提出“活化”村落的策略.
通过实地调研对青海循化县撒拉族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习惯、老人居住空间以及村落公共设施特征具体了解的前提下,以青海循化县农村养老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基础,从老年人对日常活动等需求的角度出发,从空间功能到细部设计以及相关养老策略等方面提出循化县乡村养老居家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更新发展建议.
随着时代变迁,蒙族传统民居图案已丧失了它生存的文化背景,其语义若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就会丧失对大众的感召力.文章在肯定蒙族传统民居纹饰符号意义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建筑对于传统民居的继承过于简单化,没有将传统符号的内涵融入现代建筑中.提出应把传统与现代理念融合,注重文化内涵,拒绝纯物质化模式的借鉴.建议把传统图案进行解读和加工,富于其新的含义,重新运用到现代体现民俗特色的建筑中,使蒙族传统民居符号重新焕
通过对黔南州三都县民族村寨的实地调研,将半闲置的谷仓建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系统分析苗寨谷仓建筑的形态特点、分布特征、使用现状、功能属性等内容,并根据谷仓的类型差异,进行新功能的植入、谷仓界面的改造设计,并提出一整套改造利用的形态模式.探索修补苗寨碎片化的谷仓空间,完善村寨的公共服务设施,激活新苗寨的社会活动.
针对当前工业化消费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城乡建设问题,通过对人地关系发展历程的研究与思考,还原乡村居住-生产空间的紧邻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试图消减城乡二元化.以传统乡村建筑为原型,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生活生产方式及其在地特性选取适宜的建筑材料与结构,构建绿色环保、操作性强、成本可控的乡村住居单元,组合重塑乡村聚落多样性,最终形成适应当今人地关系、满足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田园乌托邦.
我国乡土建筑研究多以木、土为主要材料的传统民居为主,石建筑作为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实地调研,对浙江石塘石屋与福建惠安石厝针对用材特点,对建筑生成条件、材料特点、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沿海地区石材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及存在的必然性.
云南民居受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影响,在中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而团山宅院式民居正是云南典型民居的代表作品之一.团山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侧13公里处,作为一处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团山村民居以自由奔放的建筑形式、精湛的装饰工艺而著称.对传统民居宅园景观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对传统云南宅院式民居景观特点的继承,也是对发展地方居住景观风格的借鉴.
辽沈地区是满民族的发祥地和聚集地,清前满族留下来的建筑遗产遍及该地.满族文化在辽沈地区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时至今日,它仍多方面地体现在该地区的城乡环境和社会生活之中.满族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反映和体现,不仅符合传统文化的传承规律,也是构成辽沈地区当代建筑特色的重要源泉之一.本文运用“提取-抽象-创造”方法,阐述了满族传统文化符号及其在现代建筑创造中的应用.旨在探索辽沈地区能够体
陕南拥有“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形地貌,加之受到移民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与地域文化上表现出包容性、多元化的特点.本文以商洛柞水县凤凰古镇为例,浅析商洛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以及村落、民居营建所蕴含的生态经验,以期对商洛地区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研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