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延展稠环电子受体中的异构效应

来源 :第八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我们先前所设计的主核单边延展为八并稠环的分子AOIC,我们改变了主核中部分噻吩单元的位置,合成了两个AOIC的同分异构体AOIC1和AOIC2.AOIC1和AOIC2是对非对称六并稠环分子的两端分别进行单边延展所得的主核为八并稠环的分子,它们借助位阻效应采用路易斯酸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实现分离.三种AOIC系列分子具有不同的偶极矩,并在单晶中采取着不同的堆积方式,这使得分子具有不同能带结构和光学吸收.从AOIC到AOIC1再到AOIC2,它们的吸收光谱依次蓝移,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相近,以及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依次降低.随后,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光学带隙的经典的聚合物给体,宽带隙的J71,中宽带隙的PM6和窄带隙的PTB7-Th作为给体与上述三种AOIC系列受体分子两两组合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我们发现,宽带隙给体J71和中宽带隙给体PM6与带隙较宽的两个受体AOIC1和AOIC2较为匹配,器件性能可达11%~12%,而窄带隙给体PTB7-Th与较窄带隙受体AOIC较为匹配,性能可达12%.通过器件物理的系列表征发现,在J71为给体的体系中,器件的电荷转移态能量(ECT)和非辐射符合损失(△Vnonrad)都会随着AOIC系列受体的光学带隙增大而略微增大,这使得开路电压(VOC)略微增大;对于给体为PM6的器件中,△Vnonrad相近而ECT随AOIC系列受体的光学带隙增大而增大,使得VOC依次增大;而在给体为PTB7-Th时,器件的ECT和△Vnonrad均不会随着AOIC系列受体的改变而改变,器件能量损失(Vloss)只与AOIC系列受体的光学带隙有关,从而使得器件VOC相近.
其他文献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是可溶液加工、具有高功率转换效率的光电子材料,而基于该类材料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光伏技术之一[1-2].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光电转换效率已从3.8%跃升至25.6%.这一领域吸引了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推向产业化过程中,高效、高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技术是三个绕不开的问题.我们从调控薄膜生长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以纯的甲胺铅碘作为钙钛矿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低廉的制备成本,已成为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光伏器件之一[1].近年来,具有光电性能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二次电池、电化学存储器、电化学传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该类材料由于其大的共轭结构,很难直接加工制备薄膜器件[2].本研究利用三苯胺结构的功能化前体,合成了两种不同维度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1D-COF和2D-COF),并将其超声分散为纳米薄片(COF
在钙钛矿的制备方法中,气相法具有不依赖衬底的凸出优势.在两步气相法中,MAI难以在PbI2中扩散.一种策略是使用络合物抑制钙钛矿形成初期在薄膜表面形成致密层[1].此外,在钙钛矿制备过程中施加光照,可以促进MAI扩散,提高器件稳定性[2].叠层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发展迅速.前期我们使用VASP方法在CIGS电池表面制备了覆盖完全的钙钛矿薄膜[3],然而这些薄膜在不同位置厚度不均一,无法做到与CIGS表
自组装单层(SAM)已被证明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性能的有效界面层.本文采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 SAM作为SnO2电子传输层(ETL)和钙钛矿之间的中间层,对完全空气处理的PSCs进行界面修饰.对于两步法制备的器件,MPTMS SAM中间层可以减缓钙钛矿的晶体生长,使SnO2 ETL表面光滑,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钙钛矿吸附剂.相比之下,它可以钝化SnO2/钙钛矿界面,提
Here,we synthesized a pair of A1-D-A2-D-A1-type unfused ring core-based NF-SMAs,BO2FIDT-4Cl and BT2FIDT-4Cl,which prossess the same electron-withdrawing terminals (A1) and indacenodithiophene (IDT) as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可制备成轻质、柔性器件的优点,可作为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能源获取方式,所以开发高效率大面积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尤其是大面积电池的效率限制于高性能电极材料以及大面积成膜工艺的不成熟,电池效率较小面积旋涂电池效率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报告人及所在研究团队近年开发了凹版印刷法制备的大面积银纳米线透明电极,获得导电性,光学透光率以及机
近年来,非富勒烯给受体材料的高效设计和优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Y系列小分子受体材料的有效合成,极大地促进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的提高。据报道,基于Y系列小分子的单节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达18%。在该类太阳能电池中,材料的激发态特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以一系列高性能的小分子(Y5,Y10,N3,Y6
为提高苯并呋喃基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我们设计了氟苯侧链功能化苯并呋喃给体单元并与二氟苯并三唑缺电子单元共聚合成了二维苯并呋喃基聚合物(F13).F13在溶液和固体薄膜中具有几乎相似的吸收光谱,说明溶液中的F13具有很强的π-π堆积,即共轭对称的氟苯基侧链赋予F13具有更加规整的共轭结构和更强的π-π聚集.强电负性氟原子和氧原子的协同效应使得F13具有低至-5.54eV HO
有机太阳电池研究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最小化电压损失和电荷产生之间的平衡。在2019年初,我们报道了一种非富勒烯受体(命名为Y6)[1],它可以同时实现有机太阳电池(OPV)器件的高外量子效率和低电压损耗。此后2到3年期间,基于这类受体的OPV的效率获得了大幅度地提升,目前最高单节效率已经超过18%。但是,至今OPV领域对于这类受体体系能实现高效器件的背后机理依然不清楚。因此,我们结合实验和理论模型
SnO2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还较少.在PM6∶Y6体系中,我们实现了16.10%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在500nm的厚度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效率.[1]进一步研究发现,使用SnO2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在氮气环境下储存500小时后,器件效率相较于原始数据依然保持90%以上,显示出极佳的稳定性.我们与合作者使用PM6∶DTTC-4Cl-C9为光活性层,通过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