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记纳米材料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纳米-生物”界面的精确控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微环境中的动态生物/化学信息的获取正日益成为限制生命过程深入研究的瓶颈.生物纳米技术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为解决此类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1].近年来,面向生命过程研究的基于纳米材料标记技术的活体、原位、实时动态示踪与成像,特别是活细胞微区中的单分子/单颗粒水平的实时动态示踪与成像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迄今为止,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有非常大的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用于生物标记的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难以控制,因此,无法满足如上所述的“高、精、尖”应用的需求.而“结构-性能控制”的关键,在于“纳米-生物界面控制”.为此,在生物标记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表面修饰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策略.我们曾经报道过通过“时-空耦合”调控活细胞合成的新策略,采用酵母细胞可控合成出CdSe多色荧光量子点[2],其生物相容性、稳定性、粒径(发光颜色)的可控性均较好.继而,将此原理扩展,采用“准生物体系”(模拟生物体系)实现了水溶液中极难溶(KSP=2.0×10-64)、超小粒径(<3nm)、低毒、近红外荧光Ag2Se量子点的可控制备[3],在粒径和性质极难在水相中控制的无机纳米晶材料的合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的Ag2S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耐光漂白性质和荧光穿透性,可用于活体动物的体内成像.此外,我们还利用电化学方法实现了对荧光碳点的粒径及表面状态的调控,提出了一种可控制备碳点的新策略,阐明了一种表面氧化相关的碳点的发光机理,为认识碳点及其它荧光标记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及有目的地改造这些纳米材料的性质找到了一个切入点[4].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和氧化石墨烯(GO)是当今材料化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然而人们对GO/MOF复合材料的研究却刚刚起步[1,2].本文以GO、金属离子Cr3+和对苯二甲酸(H2bdc
会议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交替硝酸银或银溶胶和氧化石墨烯,控制沉积次数得到不同厚度的硝酸银/氧化石墨烯和银/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然后在600℃下通入氩气和氢气进行气氛
会议
  化学还原超声剥离的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性能可控的石墨烯膜。详细研究了还原条件和还原程度对样品结构及热学、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
  近年来,基于化合物半导体铜铟镓硒(Cu(In,Ga)Se2,CIGS)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达到了光电转换效率为20.3%的记录.另一种四元硫族化合物半导体铜锌锡硫(Cu2ZnSnS4,CZTS)因为
会议
  长柄扁桃是课题组深入榆林沙漠地区,发掘出的一种具有良好固沙作用及较高经济价值的当地适生木本油料植物。经过课题组近8 年的研究,已完成食用油、生物柴油、蛋白粉、甘
会议
  近年来,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本文报道一种简单有效的PEG修饰氧化铁纳米颗粒方法。首先,通过将聚丙烯酸(PAA)修饰到氧化铁纳米颗
会议
  自英国ICI 公司以4,4’-二氟二苯甲酮和对苯二酚为单体,采用亲核聚合路线于1977 年实现聚醚醚酮(PEEK)商品化以来,其应用领域和需求不断扩大,多种聚芳醚酮(PEK)新品种相
会议
  聚芳醚酮(PEK)、聚芳醚砜(PES)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在高新技术及民用工业领域已广泛应用。为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对PEK、PES 的改性研究工作十分活跃。本课题组从分子
会议
  分等级的氧化物多孔微球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潮。本研究以分等级氧化物为研究目标,发展前驱体途径经由碱式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构筑了一系列
For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positive lung canc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se or duration of treatment with tyro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