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赤潮变化的长期观测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 a来南海北部的大亚湾周围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调查该区域环境变化对赤潮的影响,分析了1983-2004年大亚湾赤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第一个10 a(1983-1993年)只有14次赤潮发生,而在第二个10 a(1994-2004)有55次赤潮发生;赤潮发生的位置从网箱养殖区扩展到整个海湾;赤潮暴发的季节也从1994年前主要在春秋发生延伸到1994年后的全年发生.据报道大约有Scrippsiellatrochoidea 等14种赤潮藻种频繁引起赤潮;赤潮藻种的数量在第二个10 a(1994-2004)有所增加;一种暖水种Peridiniumquinquecorne于1999年5月引发赤潮,这是国内首次报道该藻种引发的赤潮.分析显示,大亚湾赤潮的这些长期变化可能与湾内水产养殖的增加、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核电站的热排放等人类活动有关.
其他文献
在概括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苜蓿施肥中存在的施肥量确定、根瘤固氮与施氮、磷肥利用率低及经济效益分析四个问题,提出苜蓿需肥规律、平衡施肥、生产专
合生素制剂是为了解决因使用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产生残留、抗约性、致癌、致畸、污染等副作用而兴起的一种取代抗生素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它应用于畜牧生产,在猪、肉鸡、蛋鸡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最适维生素营养.同时就各种维生素的添加量在饲料中的作用及最佳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的需要进行了论述.
长期不合理开垦和过度放牧利用,中国草原的荒漠化呈加速度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危及到毗邻农区和中部城市.恢复生态学是国内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当前
人工草地是在人工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较之天然草地提高了科技含量,比之天然草地有大幅度增产效能,同时还具有草地改良、农田土壤改良、环境改善等多种生态功能,特别是在改革
以紫花苜蓿和羊柴作材料,探讨新型天然生物添加剂——绿汁发酵液不同稀释浓度和不同添加量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用2倍、5倍和8倍的绿汁发酵液稀释之后调制青贮饲料,各种稀释
本文着重对中国草地退化的现状与引起草地退化的动因进行了客观科学系统的分析,并从目前对草地是否退化、退化到何种程度、以及在生物和环境指标上有何表现等退化草地诊断的
经2007年春季水体调查,在对站位(30°N,123°E)进行连续监测时,监测到一起聚球蓝细菌赤潮,为此对该微型生物密度以及该赤潮形成原因等作了分析,并与近20 a东海毗连长江口海域
通过分析,归纳出三种赤潮发生前后水温、气温和气压的演变模式,并论述各种演变模式与赤潮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归纳了南海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温、气温和气压
根据2004-2006年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及其比值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维持丰富的氮、磷、硅,其中氮、硅在东宝河口最高,磷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