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Mn incorporation into Nd2Sn2O7 pyrochlore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oot particulates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ot particulates from diesel engine,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for the frequent hazeweather in China,have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to glob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Catalyti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move soot particulates emitted from diesel engines.
其他文献
在石油化学生产中,常常因体系含有的少量硫组分而导致纳米贵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的中毒,严重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周期.核-壳结构型材料具有外壳层材料的保护功能,成为解决此问题的的重要途径之一[1-2].本文以微孔Sil-1 分子筛膜包覆直径为2-3mm 的Pd/Al2O3 催化剂小球,获得具有择形、抗中毒功能的Pd/Al2O3@Sil-1 核壳催化剂.采用有机硫化物作为毒物探针分子,对核壳催化剂
近年来由于石油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流化催化裂化(FCC)过程中排放的NOx比例越来越高.随着环保法规的日渐严格,FCC再生烟气中的NOx排放迫切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将成像和治疗等多种功能集中于一个纳米体系中,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并且期望达到更好的分子成像和治疗效果。基于以上想法,我们通过一种简单的合成方法,合成了由介孔软水铝石γ-AlO(OH)和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构成的具有电荷转换特性的纳米复合物(UCNPs-Al),得到的这种纳米复合物不仅可以作为pH响应释放的药物载体,而且能被用来细胞成像。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负载了阿霉素(DOX)的纳米复合物和游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其广泛的通用性和高度的专一识别特性备受青睐[1,2],量子点(QDs)以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引起强烈研究兴趣[3]。而在 QDs 表面进行印迹可获得出色的光学特性和高度的形态选择性[3,4]。藻蓝蛋白是仅存于蓝藻中的一种少见的天然营养素,经常用作蓝藻细菌的指标,受到广泛关注[5]。我们以藻蓝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得到了 SiO2@QDs@MIPs 核壳印迹微球用于
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OWG)化学传感技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感技术之一。氧化铜材料的气敏性质虽然被人们认识,但由于其灵敏度相对较低,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章筛选 CuO 掺杂量不同的 CuO-ZnO 作为敏感试剂,研制了 CuO-ZnO 复合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气敏元件,并研究了气敏元件对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气敏性。掺杂量不同时,CuO-ZnO 复合薄膜在二甲苯气体中的
癌症的早期诊断可极大地提高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因存在耗时长,分辨率差,设备昂贵等问题,限制了他们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分析技术,能够提供物质的指纹图谱,此外,金属增强基底使其具备单分子检测的超高灵敏度。科学家们已经制备了一系列应用于活体肿瘤成像的SERS造影剂[1,2](由金属增强基底,拉曼探针,包覆层以及靶向配体构成)。其中包
乏氧是实体肿瘤的微环境,导致实体肿瘤对放、化疗产生较强的抗性,是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危害因素,对乏氧区域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乏氧荧光成像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3-羟基黄酮衍生物具有良好光学特性,是一类应用比较广泛的荧光物质.本文以 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为发色团,以硝基苯基为乏氧响应基团,设计合成了系列乏氧荧光探针.硝基的强淬灭作用导致荧光分子荧光减弱.在乏氧环境下,硝
钙钛矿型氧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能够有效地催化甲烷氧化反应,其催化活性与比表面积、孔结构、粒径、氧缺陷或还原性有关[1,2].研究表明,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的钙钛矿型氧化物对有机物氧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O低(常)温氧化脱除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空气净化器、CO气体传感器、封闭式-循环CO2激光器、CO防毒面具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
有关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一直是多相催化领域的一个热点,这不仅是由于其在化学品生产、能源制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背景,更因为研究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活性位的结构和性能、理解有关催化作用的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