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双壳贝类的应用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物种鉴定的一门新兴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理是利用一段短DNA标准序列(对动物而言一般为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I,COI)来实现物种鉴定。它的两大主要目的是鉴定已知种和发现新种。DNA条形码相对于传统生物鉴定的优势在于可以揭示隐存种,鉴定缺少形态数据或形态不易区分的种类,为物种鉴定提供简单有效的工具。目前DNA条形码已经成功地在一些较大的动物类群中得到了验证,如:鸟类、鱼类、蜘蛛等,而且正应用于更多的生物类群。本研究探讨了条形码标准基因的COI序列应用于中国沿海缀锦蛤亚科贝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获得了该亚科5属11种贝类51个个体的43个单倍型序列。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表明颠换未出现饱和现象,而转换在序列分化达到10%至15%时即到达饱和。遗传距离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单倍型hap33由杂交引起。排除此单倍型,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到2.02%之间,平均为0.46%,属内不同种个体间遗传距离在17.21%到32.24%之间,平均为24.96%,存在条形码间隙:11种缀锦蛤亚科贝类在系统发生树上都形成了相互独立的进化枝。结果表明基于COI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将研究涉及的98%的缀锦蛤亚科贝类鉴定到种的水平,因此,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缀锦蛤亚科贝类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环境恶化,环保意识抬头,且消费者对于食的健康日益注重,促使愈来愈多国家开始投入发展安全无毒农业,其中植物保护制剂即是主要研究开发的项目之一。安全、环保、无毒及永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资源保护是一项基础性与战略性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非常必要。通过对活体保种与几种生物技术保种手段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目前原产地活体保
一根2300年前的葡萄藤被发现于吐鲁番洋海墓地。该葡萄藤为我国早期葡萄栽培的实物证据。研究结果对农学界及史学界传统认为我国葡萄栽培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说法提出了新
本文扼要介诏了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二十年来,在青海大通种牛场,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父本,培育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的实践。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原始父本培育的牦牛新品种
攀西干热河谷地区位于四川省的最南端,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条件。冬半年期间(12月-翌年5月),区内干旱少雨,气候干燥,而光热资源却十分丰富,近些年来,大量葡萄品种被引
采用紫外线(UV)诱导赤霞珠葡萄叶片合成类黄酮和白藜芦醇,研究了紫外线对苯丙氨酸代谢产物对香豆酸、类黄酮(以柚皮素为代表)和白藜芦醇的诱导合成情况。结果发现:(1)葡萄苗正
葡萄是吐鲁番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吐鲁番形成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本文分析了吐鲁番维吾尔民族不仅引种葡萄的历史悠久,还有食用葡萄鲜果和干果、酿葡萄酒、药用索索(琐琐)葡萄
浮游植物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过程启动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影响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从而对气候系统起调控作用。针对“浮游植物群
本研究对南澳岛紫菜( Porphyra)的主要分布地进行考察,初步研究表明南澳岛海区至少有4个常见的紫菜物种生长分布。本文分别介绍了坛紫菜、长紫菜、皱紫菜和圆紫菜的分布特点,根
本文报道采自河北省张北县绿藻门绿藻纲叠球藻科三个新纪录属植物,分别是背包藻属Chlorosarcina、Chlorosphaeropsis属和Chloroplana属,这三个属在我国都是第一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