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假肢矫形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特点,在假肢矫形临床中的应用,假肢矫形CAD-CAM 的优点,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展示了在偏颅矫形头盔、小腿假肢、大腿假肢、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等方向的应用。
其他文献
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等生理功能的下降,其心理体验与情绪感受也会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运动功能下降等特点。音乐治疗是使用音乐当中的多种形式,如演唱、演奏、合唱、合奏、音乐聆听、音乐体验等多种模式,结合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生理物理、情绪社会等功能的新型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音乐康复治疗方式多样,除传统的接受
简述脊髓损伤现状,发病机制、修复机制、现代医学治疗及脊髓损伤的康复评价。传统康复疗法的特点,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共同点,中医康复治疗包括电针疗法、中药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治疗及穴位注射。简介电针疗法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及我院实验研究的结果提示,针灸疗法的小结。中药疗法在脊髓损伤并发症中的应用,艾灸疗法,推拿疗法及穴位注射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发生于脑卒中后的神经精神疾病。国内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作为一种继发的抑郁症,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不仅导致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延迟,生存质量下降,且具有诱发再次卒中的可能,是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导致了治疗的多样性。因此康复治疗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多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干预,主要有神经康复疗法、中西药物、针灸、心理
现代假肢矫形器装配技术引入国内已经20 多年,产品不断更新丰富的同时,假肢矫形专业人才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假肢矫形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假肢矫形器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对采集患者肢体表面数据上也做大量的规范工作,并逐步采用3D 扫描加工技术。
吞咽障碍的特殊饮食指的是为了利于吞咽障碍患者能够安全经口进食进水而采用的食物形态、粘稠度、容量以及制备混合方式的调整技术,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调整和特殊进食策略是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经口进食进水,可以达到避免吞咽障碍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社会尊严的康复治疗目标,使患者得到理想的康复。吞咽障碍的特殊饮食策略包括食物的调整、
科临床经验与现代解剖学理论相结合,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临床多种运动系统疾病的手法治疗技术,可最大程度的减轻康复条件的局限,适应基层、社区的需求。
助行外骨骼是穿戴在人体下肢用来提供支撑期支撑或者摆动期助力的机械装置,本文分为萌芽、探索、沉寂、积累和高潮5 个期介绍了动力助行外骨骼的发展历程,并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助行外骨骼的功能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展示了一些外骨骼在康复临床的应用实例。
本体感受鞋垫由于能有效的、快速的和经济实用治疗非僵硬性(柔软性)足部畸形、特别是患者即使伴有其他病病理性足部畸形引起的下肢功能性疼痛,而成为当今发达国家最为时髦的、有效的和经济实用的纠正儿童足部畸形和功能性疼痛综合症的治疗手段。本文简要介绍本体感受鞋垫治疗原理和其在儿童矫形技术临床应用。
随着偏瘫治疗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提高,对偏瘫患者使用的矫形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改善步行功能的下肢矫形器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目前临床上可以使用的下肢矫形器品种单一,且功能要求往往达不到治疗所需的。对于偏瘫患者而言,下肢矫形器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偏瘫患者步行中所需要的辅助功能,并对下肢矫形器进行功能分类。
中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包括,早期:综合医院稳定期:康复医院恢复期:社区康复。早期康复是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典范康复,需要在临床处置完成,抢救过程完成后,尽早介入。康复有助于减轻和预防功能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长期医疗策略。临床与康复一体化的内容:早期床上体位和活动、神经源膀胱和神经源肠处理、疼痛处理、压疮的防治、气管切开和造瘘口处理、吞咽评定和治疗、日常生活处理活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