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来源 :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河北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就当前南方太湖、洞庭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结合河北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了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
湿地是兼具陆地和水域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生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成功能。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恶化严重,本文综合了我国湿地系统的特点.阐述了我国湿地系统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在国内的城市新区开发中,过分的强调产业的发展,忽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地方文脉的延续,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会造成负面影响.论文以深南北河新区城市设计为例,首先强调城市开发中应具有城市与自然有机交融的生态理念、历史与地域特色传承的文化理念.以及宜居城市的理念;接下来,论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的基本策略,即:空间形态的整体发展策略、紧凑集约的土地综合利用策略、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策略、生态环境与绿化景观策略以及滨
从汶川地震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生态区域建设是河南寻求人与自然帮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有效途经.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结合河南的实际,分析了生态河南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生态河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和对策,对加快建设河南生态的全面启动与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地景建设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防治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内容.深圳市近年来开展了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林缺口的综合整治和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三阶段的生态景观恢复工作.本文就各阶段城市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生物砖排水沟、直接喷播绿化、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槽)、挂笼砖、景观再造法,生态袋护岸和水库消涨带生态防护等关键地景生态防护工程技术,以达到城市地景生态近自然恢复的目的.
水源护林建设可以调节水量,控制土壤侵蚀和改善水质,达到保护水源的目的,对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水源保护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价,提出了水源保护林建设必要性,总体思路及关键措施.
城市化进程的小断加速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城市已凸现不健康的症状.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制止生态环境恶化,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以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五要素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通过数学模型从整体,自然地形差异等方面对河南省2006年18个城市进行健康评价,得出影
本文结合十七大报告,通过对生态文明新内涵的剖析,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构想.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体制建设三个一级层次,其中物质建设又包括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两个二级层次;精神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和伦理价值观的转变两个二级层次;体制建设包括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决策管理体制的改革两个二级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菠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会引起土壤NO3--N含量过剩;同一供氮水平下,随着有机肥在整个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中所占份量的增加,同层土壤NO3--N含量降低;整个0-100cm土壤剖面的NO3--从上层到下层呈"∧"型变化.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上层NO3--N含量影响显著,对下一层土壤影响不明显.为协调菠菜产量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