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窑白瓷

来源 :2002年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巩县窑白瓷进行了研究。巩县窑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是我国着名的古代瓷窑,是一处源于北朝,蛊于唐,衷微于宋、金的大型窑群。唐代是我国陶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巩县瓷窑达到鼎盛阶段,所产白瓷在河南地区最为出色。巩县瓷窑从唐代起即有“河南贡白瓷”的记载。巩县瓷窑的瓷器釉色,是从隋代开始由青变白的,隋代巩县瓷窑已充分掌握了白釉的配制和使用,能稳定地烧成白瓷。到了唐代初期,由于该地区原料丰富,烧瓷集中,交通便利,官府便在此建立了瓷器作坊,设置官暑。巩县窑产品大量外销,推动了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对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黄羽毛纱伞为故宫博物院的二级藏品,属清代的仪仗用物。黄羽毛纱伞为当时避雨的雨具,送修时伞面已被虫严重损坏,整体上观察大约有近万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蛀洞,而且很多是洞洞相连,相连接的纤维已经糟朽。另外,伞面上部分纤维也出现了糟朽的迹象,保管人员戏称伞面像筛子一样。分析其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当初淋雨后收存,雨水中的污染物对织物造成损害,加速了织物的老化,且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脏污的织物容易生虫。现仅就黄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清朝末期的木质菩萨,前不久对其进行整理,发现其体内存有写着字迹的纸张,这些折叠或卷曲的纸团即是“意旨”。“意旨”是写有信士具体地址、姓名、祈福词、神灵尊号、画符、开光日期等思想内容的纸片。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支柱,使自己的忧患有所排遣,把天神供奉于家庙以及自家的神龛上,祭拜时把乞求神佛赐福索取护佑的功利之辞写于纸上藏于供奉的神灵体内,祈望神能知道自己的意图。清朝末期,国家
2002年5月,在南京市大行宫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发现六朝遗址。市博物馆就此展开了田野考古发掘,前后历时两月余。此次考古发掘的最大收获,是在发掘区中部发现的。从东吴沿用至南朝时期的高等级道路。市文物局决定截取一段保存最好的六朝道路,搬至市博物馆中,作研究参观之用。现就六朝道路“搬家”的实施方案进行简介。
剑州白塔位于剑阁县城郊的鹤鸣山上,始建于清乾隆庚寅年(1770年),于乾隆丁酉年(1777年)竣工,历时七年。是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鹤鸣山文物保护范围内的重要古建筑之一。本文分析了塔身病害产生原因及病害发展,并就剑州白塔的整治技术方案进行浅述。
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创新,文物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文化创新,当然包括文物工作的创新。做到文物保护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于我今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开展文物的创新工作。
我国以丝绸之国著称于世,丝织品的保护是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丝织品文物的保护现状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使用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生物技术保护丝织品文物的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浙江绍兴印山大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允常的陵墓,1998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墓墓室为巨大的两面斜坡窝棚式木椁结构,出土后菌害极为严重,经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鉴定,印山大墓的真菌菌种有10种以上,其中9种是霉菌。由于木椁结构较复杂,且木炭、树皮、青膏泥等部分保留的覆盖物有机质含量丰富,同样存在菌害问题,因此普通喷施杀菌剂的方法难以全部施药到位,给大墓茵害留下隐患。硫酰氟是文物的主要熏蒸灭菌剂之
明清档案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档案和文物两从属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档案内容丰富,保存形式多样,因年代久远破损较多,需大量修复。修裱是恢复档案原貌,延长寿命,提升其文物价值的主要手段。笔者简析了修裱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虫蛀簿册的修补,废边处理,原材料是否替换,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修复工作者的理念、决策和操作对档案寿命及价值的影响。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出土两具石棺,由于这两具画像石棺出土时已严重损坏、风化、腐蚀,均以残成数块。经四川省博物馆和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者历时三个多月的努力,成功地保护与修复了这两件珍贵的石刻画像石棺。为今后的石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在成都地区潮湿气候下,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潮湿气候条件下的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以及如何正确选用材料和
南越王墓出土的10把铁剑经过了3次化学药物的保护处理,最后一次处理采取了稀释环氧树脂加固的办法。在经受了18年的自然环境下的陈列展出,10把铁剑依然保持了当年修复后的效果,由此证明用药的方法是对的,修复做旧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