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一期前后联合松解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a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DLIF或ALIF前路松解,椎间融合,一期联合后路矫形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 微创通道下凹侧DLIF或ALIF椎间松解融合,一期后路矫形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13例,年龄46-64岁 男9例女4例,获得所有病例术前、术后3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病史、影像学参数和功能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影像学参数在脊柱正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记录患者冠状面、矢状面、轴面及骨盆平衡情况,包括侧弯Cobb角、冠状面失平衡值、顶椎侧方滑移、腰椎前凸、矢状面失平衡值、骨盆倾斜角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量前路颈椎融合固定(ACDF)和颈椎人工椎椎间盘置换(TDR)术后多节段运动范围和相邻椎间盘髓核内压变化,对比两种手术对脊柱多节段间的力学影响。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 )作为测试对象,在完整颈椎运动加载和测试后,所有标本先后行颈4-5节段的PrestigeTM-LP人工间盘置换和前路颈椎融合固定。采用连续等量加载纯力偶进行三维运动测试。
目的 探讨回访式功能评定及康复计划在骨显微修复外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患者,其中前臂皮瓣损伤合并骨折16例,下肢创伤性皮瓣损伤合并骨折18例,均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两周进行X线片检查内固定位置稳定无松动,肢体血运良好。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诊疗护理流程,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1 .CNP制定由医疗、护理专家及管理者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护理特点,共同制定CNP表,同时成立CNP小组,制定CNP执行标准、护理人
目的 探讨回访式功能评定及康复计划在骨显微修复外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患者,其中前臂皮瓣损伤合并骨折16例,下肢创伤性皮瓣损伤合并骨折18例,均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两周进行X线片检查内固定位置稳定无松动,肢体血运良好。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前,临床护理均给予术后康复知识宣教,
[目的]通过分析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新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桡骨小头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手术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于肌间隙进入,显露桡骨小头骨折断端。
目的:对截肢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与自身疾病、康复进程相关的知识,共同完成康复计划的有效实施,尽早适应社会生活,.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骨显微修复外科住院50例康复治疗的截肢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从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对照组24例采用康复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加强患者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示范,宣教内容有翻身、肢体的摆放、肢体按摩、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一期后路复位、前路减压,前、后联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 后前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或双侧关节突绞锁骨折28例,所有病例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失败,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0-59岁,平均44岁。颈椎屈曲牵张损伤3型17例,4型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三维SCT重建及MRI检查。手术方式均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腰椎(L3-S1)结核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下腰椎(L3-S1)结核患者60例,均为1-2个连续节段的脊椎结核,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其中L3-4 9例,L4-5 33例,L4-5-S1 6例,L5-S1 12例。影像学检查有椎体破坏、死骨、椎旁脓肿,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30例
目的 血管危象评价系统的建立对于及时准确的预判血管危象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方法 选取我科在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皮肤及神经血管损伤伴肢体骨折患者,经皮瓣移植修复并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研究其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37 例,女性23 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5 岁.
目的:通过观察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伤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舒适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伤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进而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科进行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一期游离皮瓣修复2例,二期游离皮瓣修复22例,上肢创面缺损8例,下肢创面缺损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