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GH742Y合金注射成形工艺研究

来源 :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真空感应熔炼、氮气雾化球形母合金粉末为原料,以近净成形新技术--金属粉末注射成形为手段,研究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制备工艺.根据粉末粒度和形貌选取合适的粘结剂体系和脱脂工艺,对比不同烧结温度下的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烧结态的微观组织.在1280℃的烧结温度真空中保温180min时,得到致密度为97.4%、保形性好、组织均匀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合金材料.
其他文献
分析民机研制过程中工艺标准的国内外现状,探索民机工艺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初步构建民机工艺标准体系框架并简要介绍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用6维度方法确定标准项目的方法,研究航空行业民机标准制修订的应对策略,分析了标准制定时可能存在的用问题及方法解决途径,可为今后的民机工艺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介绍了电火花表面合金化技术在钛合金材料上的应用.对表面合金化过程中合金层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电极材料对表面合金层的性能影响不同,硬质合金为阴极形成合金层的显微硬度略高于镍合金为阴极形成合金层的显微硬度,但力学性能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对合金化工艺过程中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加工功率、电极合金化面积、合金化时间这三个工艺参数对表面层的质量和厚度影响很大.其中,加工功率越大,生成的合金层厚度
本文介绍了7075型材下陷的制造方法.7075属于铝-锌-镁-铜系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合金强度高于硬铝.该合金的特点是屈服强度接近于拉伸强度,材料的屈强比较大.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大变形区的应变不易向临区传播,容易出现裂纹.7075型材零件因强度高、塑性低、应力敏感性高而难于进行下陷成形.本文以M430型号7075型材下陷成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075这种材料特性和下陷成形的特点进行应力应变分析,从理
风扇叶片是涡扇发动机最具代表性的重要零件,涡扇发动机的性能与它的发展密切相关.初期的风扇叶片材料为钛合金,具有实心、窄弦、带阻尼凸台结构.现今,风扇叶片在材料、结构方面已改进了许多.应用复合材料技术,美国GE公司为GE90系列发动机研发了一种比以往任何风扇叶片都轻并更高效的风扇叶片.后掠大流量宽弦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就是应现代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展需要,由美国GE公司研发并应用于GE90和GEnx系列发动
ODS高温合金MGH754是一种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造的、含有均匀分布超细氧化物质点弥散强化的高温合金,该合金具有高温力学性能好、高温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好的综合优势.针对ODS 高温合金MGH754 采用钎焊和扩散处理连接工艺进行连接,并采用电子显微组织与能谱等分析手段,对钎焊接头界面的元素分布及热工艺对钎焊接头组织的影响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工作.采用不同的Ni 基非晶态钎焊料和不同的
合金是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简称ODS),适于航空发动机耐高温、抗腐蚀、抗氧化、抗热疲劳等工况环境.针对该合金进行了适当的钎焊及扩散处理工艺研究.试验将合金坯锭制成Φ14mm×36m小棒,采用主成分与MGH合金Ni-Cr比例相似的非晶态箔带钎料合金进行钎焊连接,并将钎焊接头制成拉伸试样,试样均断裂于焊缝处.采用电子显微组织与能谱等分析手
切削数据采集是金属切削数据库系统提供决策支持的根本.本文分析了现有切削数据采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采集指导原则,确定了采集信息及范围,详细分析现有的数据采集方式,制定了基于XML 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案.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AIP )在HY3 (NiCrAlYSi )涂层与镍基高温合金(K5 合金)之间沉积一层ZrN 薄膜作为扩散障层,研究了ZrN 对HY3 (NiCrAlYSi )涂层与基体的元素互扩散的作用,和对涂层氧化动力曲线的影响.对于添加扩散障层前后的试样,进行循环抗氧化试验,来评价其抗高温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 )分析氧化前后试样微观形貌和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材料发射率的测量方法,分别对ZrB2-SiC(ZS)复合材料0.75~1.1μm波段进行了发射率的测试实验,得出了不同表面特征对发射率的影响,并对其辐射特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ZS、ZSN复合材料在0.75~1.1μm波段进行了发射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ZrB2-SiC-Si3N4(ZSN)比ZS复合材料的发射率有较明显升高.
在光栅看谱镜和棱镜看谱镜上对部分航空材料可见光谱进行了看谱分析研究,分别使用普通胶卷相机、数码相机和计算机专用数码摄谱系统摄制了彩色图谱.研究了航空材料看谱分析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常遇到的诸多问题.从试样处理、仪器调整、谱图记录、定性和定量分析、质量管理等多方面探索了进行看谱分析技术标准化的可行性.结果对于看谱分析技术的规范化、分析精度的提高、可靠性的加强及应用面的推广都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