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体会

来源 :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防患措施。方法:通过我科2009年1月-2011年3月从压疮、跌倒、坠床、烫伤、走失、脱管、误吸、患者识别、高危药物应用等几方面进行护理管理,制定具体的防患措施。结果: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神经内科建立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继发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收治的312例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短引流时间2周,最长6周,平均引流时间3周,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颅内继发感染(脑脊液培养到结核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
会议
目的 本研究通过ROCK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ROCK选择性的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干预以及检测和分析cathepsin B与p-JNK之间的蛋白表达的变化、定位的关系,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的促凋亡的分子机制和法舒地尔的药理抗凋亡的分子机制。
会议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模型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C57BL/6野生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盐水造模组(MS),米诺环素造模组(MM),将造模组小鼠置于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舱内,通过氮气调节舱内氧浓度,使其维持在9%~11%,通入二氧化碳使其浓度维持在5%~6%,每天8h,共4周。
会议
目的:脑卒中亚临床脑损害,系指临床隐袭的脑病理性损害,涵盖无症状性性脑梗死,脑白质疾病(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国内外有关脑卒中亚临床损害研究文献.结果:1.随着神经影像学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脑卒中亚临床脑损害十分常见,临床所面对的所谓"症状学脑卒中"只不过是脑血管疾病的冰山一角,以无症状脑梗死为例,其发病率远高于症状学脑卒中,见附图.
会议
目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一大类由多种原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脑白质病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其随年龄增高而检出率增加,故又称年龄相关性脑白质病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lesions)。
会议
背景和目的: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Ast)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与损伤双重作用,脑缺血过程中Ast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成熟Ast电生理上表达特征性具有线性Ⅰ-Ⅴ关系的被动传导及低的膜电位,直接影响其平衡缓冲功能(保护作用)。
会议
目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浅静脉的损伤,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使得抢救危重患者及静脉营养更及时更准确.方法:我科对89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科89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置管期间,发生渗漏8例,约占0.8%,一般与水肿或年老消瘦有关;发生静脉炎6例,约占0.6%,一般以留置时间稍长或静滴刺激性药物有关;套管堵管8例,约占0.8%,一般以体位不当或封管药液过少有关;感染发生0例
会议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H-FABP)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组(1g/kg·d)、养血清脑颗粒高剂量组(2g/kg·d),每组12只。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养血清脑颗粒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均灌胃给药,喂养7d,末次给药2h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局灶性脑缺血
会议
背景和目的 动静脉畸形是出血性疾病中主要病因,在青年脑出血中为主要出血病因,目前AVM的治疗手段有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治疗)。以往因为栓塞材料的限制,单纯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作为显微外科手术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仅有极少数单支动脉供血和单支静脉引流的小型cAVM患者(占4%~10%)可通过单纯栓塞获得治愈。
会议
目的:了解小城镇社区居民对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小城镇居民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了解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00名小城市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居民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关注,因此对脑血管病知识的了解度更高。文化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的居民越倾向于主动去预防脑血管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