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4日江淮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成因初探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7月,江淮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大范围的暴雨和洪涝,7月4~5日的暴雨过程是一次高层冷空气与低层中尺度低涡和地面气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较为典型的梅雨锋暴雨.本文试图对这次暴雨过程中较具有代表性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也将对这次过程中的低层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以求为中-β尺度暴雨的预报提供较新的、在实际天气预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预报因子.
其他文献
根据地球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核幔电磁耦合作用可以预测,地球的内核应该比地幔旋转得快一些.本文利用重力观测探测了内核的超速旋转的可能性。
本文运用国际卫星对地观测资料及各类理论与实验模型,定量计算海潮、大气、积雪和土壤水、海洋非潮汐4项负荷效应造成的地壳非构造形变,并以此研究和修正这些非构造形变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
2001年8月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正式委托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进行热带气旋资料业务应用系统项目的建设,"热带气旋资料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就是研制和开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检索系统".由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开放实验室通力合作,研制、开发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检索系统".本文即为该系统的介绍.
中国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登陆台风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技术研究"(2001DIA20026)于2002年3月启动.作为课题研究任务之一,进行了百年登陆台风、试验目标登陆台风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百年登陆台风大典》撰写、公益服务网络系统设计以及资料库、《图集》等工作.通过查阅文史档案、县志等工作,对过去百年登陆我国的台风重要档案、资料图片、文史记载进行了查录、编辑,撰写"百年登陆台风
本文利用由PSU/NCAR共同开发的第五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V3)对2003年7月4日到5日南京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不可低估.
本文采用PSU/NCAR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8807号台风Bill进行数值模拟,研究Bill台风登陆后维持不衰的原因.
本文利用1972~1997年的历史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6月24~25日江南北部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以揭示中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检验WRF模式的预报能力,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细网格距和适当的物理方案,对2003年7月4日~5日的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中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很好地说明了本次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并较理想地预报出了该次降水的落区和强度及降水中心的位置.我们分析了该中-α尺度系统分别位于300hPa和850hPa的高、低空急流及其相互对应的中尺度高、低压系统,
不同的初始场和侧边界会影响MM5模式的区域降水预报能力.本文选用湖南省2003年主汛期两次大的降水过程作为个例进行模拟,用NCEP资料、T213资料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对MM5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MM5模式中初始场选用NCEP资料比T213资料对降水预报的整体效果要好;选用同一初始场时不同的侧边界对MM5区域降水预报能力也有影响,但TS评分没有很明显的优势;总的来说,小雨量级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