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果类果树叶绿体atpB-rbcL序列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研究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李杏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重建核果类果树的系统发育,本文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4-~5个主要种或变种,共24个基因型,测定了其叶绿体非编码区atpB-rbcL序列。以桂樱为外种群,PAuP计算数据集的得分,Modeltest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Mega计算遗传距离、变异,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atpB-rbcL在核果类果树各组间分子进化速率不同,差异公布不均衡;2.樱桃较其他核果类果树原始;李、梅、杏亲缘关系较近,梅、杏关系最近。核果类果树是一个单系群,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沿着两个方向进化,一枝进化为樱桃,另一枝沿不同的途径产生桃、李、梅、杏等核果类果树。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李与杏都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但又是时令性强、不耐贮运、鲜果供应时期极为短促的水果。因此,延长李杏鲜果供应时期,实现周年供应是果树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多年的共同
在分析我国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抗病品种、对现有品种监控、预防为主和采取合理栽培措施控制该病的防治策略。
本文对已构建的果梅核心种质部分样本的植物学、生物学、经济学性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从34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0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9个果梅核心种质的RAPD指
中国是杏的起源地,且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杏属种质资源。大量的遗传资源一方面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却给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带来了许多实际的困
会议
我国杏树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产量丰歉不稳定问题,多数认为主要是花期冻害所致。多年来人们在选择抗寒品种及提高树体抗寒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本研究通过对杏授粉受
会议
以辽宁省主栽的仙居(9803杏)和凯特杏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室内凯特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仙居(9803杏)叶片的净
会议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是我国李的主要栽培种。李果实的软化直接影响其品质和商品性能。扩展蛋白(Expansin)、β-甘露聚糖酶(β-mannanase)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
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要求不断攀升,其形势是:从数量转向质量,从少数果品转向多样化果品,从贮藏保鲜到自采尝鲜,并要求季节性和时令性强的果品能够
会议
笔者于1988年至1990年在涿鹿县赵家蓬地区对三种仁用杏蛀果害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涿鹿县赵家蓬地区是仁用杏的原产地,80年代全区有大杏扁成龄树
会议
为了检测参与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蛋白质,我们对完全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杏自花授粉后的花柱蛋白质组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的杂种F1代杏自花授粉后雌蕊在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