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控制外科治疗重度胰腺损伤效果分析

来源 :第七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bo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治疗重度胰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住的18例重度胰腺损伤患者按损害控制外科原则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愈15 例(83.3%),有并发症6例(33.3%),其中胰瘘3例,非手术治疗痊愈,胰腺假性囊肿3例,经微创引流治愈。死亡3 例(16.7 %),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重度胰腺损伤患者,按照损害控制外科原则,以挽救生命为目的,分阶段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髋部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分析32例住院治疗髋部交通事故伤临床诊疗情况,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年,以X光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愈后。结果:根据HHS(Harris Hip Score)功能评价标准:优12例,良7例,可6例,差1例。有2例有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Ⅱ级),合并坐骨神经损伤6例中不全瘫4例均在2-6月完全恢复,全瘫2例中1例在8个月后恢复
本文简单介绍了脊柱脊髓损伤的严重多发伤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损害控制骨科(DCO)的适应证,重点阐述了脊柱脊髓损害控制手术的实施程序。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6年救治的4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2005~2011年间收治的4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诊断、治疗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453例,占94.38%,死亡27例,占5.62%。结论: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抓紧“黄金一小时”及时抢救,实行一体化救治及止血前限制性液体复苏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阐述了第三军医大学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为切实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准备,结合配发装备开展了人装结合整建制全脱产集中训练。通过训练,初步探索了人员管理、训练考核、装备使用的基本方法,并针对探索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建议。
本文对儿童交通事故多发伤的护理要求进行了总结,要求在加强医护患之间沟通的同时,做好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
本文将作者在对煤矿井下伤员的急救过程中,就如何准确判断伤情和及时合理实施救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目的:立足实际,探讨基层医院转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10月转诊救治的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转诊的37例患者中,治愈26例,死亡11例,死亡率29.7%;基层医院早期行输血抗休克处理患者的休克发生率为16.7%,未行输血抗休克患者的休克发生率为52.0%;基础医院早期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病例死亡率为12.5%,未做处理的病例死亡率为42.9%
目的:了解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电离辐射的来源、剂量、时间分布、部位分布及影响因素,探索减少创伤患者电离辐射损伤的可能措施。方法: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ICU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放射学检查资料,分析放射学检查的次数、部位构成、时间分布、电离辐射暴露的剂量及影响因素,比较采取措施控制放射学检查前后创伤患者的放射学检查情况。结果:(1)采取控制放射学检查的措施前,60例创伤患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在进行复苏过程中患者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无论高体温和低体温都应引起临床医师和护士的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通过严重创伤初诊患者体温进行监测,统计低、高体温患者的分布;低、高体温患者的死亡发生率;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38℃),对三组患者体温、年龄、收缩压、创伤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比较三组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体温发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创伤急救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创伤患者9 372例,重点对严重创伤急救病例256例进行分析。结果:严重创伤病例256例;治愈168例,治愈率65.6%;死亡88例,死于重度失血性休克35例;感染性休克12例;颅脑损伤24例;严重多发伤11例;多器官衰竭6例;死亡率34.4%。结论:重视基层医院创伤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创伤急救成功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