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焦摄远光学镜头轴线高精度定心校准技术

来源 :中机生产工程学会精密装配技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焦摄远镜头光轴的精密装调,采用精确定心技术实现了镜头光轴的高精度校准.通过误差溯源找到了影响光学镜头成像质量的中心偏和光学间隔两个关键装配误差,结合镜头性能要求确定了装调技术方案,采用光学轴线定心车削技术使镜头光机轴线一致性优于10″,光学间隔精度优于5μm,通过长焦摄远光学镜头装配验证,各项性能指标良好,为同类高品质光学镜头的精密装调提供了工程经验.
其他文献
高性能、集成化和综合化是未来大型遥感任务的典型特征,载荷的多样性、载荷分辨率的提升、口径与规模的增加、更灵活的卫星使用模式均要求对传统平台进行革命性的改进以满足未来高品质卫星的需求.为解决目前平台承载能力不足、扩展性差以及高精度成像时平台稳定度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开发强扩展大承载高稳定遥感卫星平台,开展卫星平台的大承载结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思想对卫星平台开展了模块化设计及构形优化,最终
减小石英加速度计表体内气体压力是降低其热噪声的有效手段,而合理的真空除气工艺是长期维持石英加速度计表体内部较低的气压的保障.石英加速度计体积小,结构件中含有不耐受高温的有机物,真空保持极为困难.本文分析石英加速度计结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工艺参数,通过长期工艺实验摸索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一方法对其他类型的除气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于航天器、导弹、装甲车等复杂产品的离散型制造,目前主要以手工装配为主,产品装配过程随机性较大,生产节拍不明显,技术状态控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制约复杂产品实现柔性智能化装配的主要技术瓶颈,并针对柔性智能物流系统、基于多目视觉的感知系统、基于工作流的装配管理系统在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复杂产品装配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实现柔性自动化装配所需自动感知的信息,将成熟的技术手段
精密光学仪器中螺纹压圈由于其可观的连接力和方便拆装的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其装配质量对光学仪器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本文对螺纹压圈扭矩-预紧力映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使用专为螺纹压圈设计的扭矩-预紧力测量装置,测量了装配工人根据经验拧紧的预紧力,并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扭矩扳手多次测量扭矩-预紧力映射关系.研究结果用于指导精密光学仪器的螺纹压圈装配.
结合对微小型加速度计的分析,研制了一套自动精密装配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系统包括了计算机控制及人机交互模块、装配作业模块、作业工作台模块、视觉测量模块、上料装置以及作业工具库六部分.装配系统在图像处理过程中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阈值快速分割技术,处理单个零件图像运算时间约为53.2ms,能够可靠提取零件特征边缘,通过系统自主判断零件合格与否,减少装配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实现微小型加速度计的自动装
卫星结构热稳定性试验在光学遥感卫星的研制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卫星体积大、质量重,实物试验周期长,耗费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用缩小模型试验来代替原型实物试验新概念;并基于相似三定理,理论推导并通过解析和计算方法验证了结构热稳定性模型试验相似数学关系;获得了当原型与模型的热稳定性相似时原型热位移与模型热位移之间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近年来先进切削技术在国内外发展非常快,特别是高速切削、硬切削、干切削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切削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是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从产品需求、工艺进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及降低成本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去补齐短板,因此将先进切削技术应用在生产中成为必然选择.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对术后胃轻瘫患者胃液排出量、痞满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腹部术后胃轻瘫患者,依照自愿且随机分配原则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及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中脘、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内关(双侧)、公孙(双侧)、三阴交(双侧),气海;上巨虚(双侧)、三阴交(双侧)加电针;中脘、足三里(双侧)温针灸,留针30 min,每日1次,以上治疗5 d为1个
在螺栓连接结构中,结合面的接触压力分布及被连接件的连接刚度是影响螺栓连接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以螺栓连接结合面作为研究对象,从主动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螺栓连接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优化.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弹性体接触问题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将弹性体的接触界面离散化,将界面节点处的接触间隙和接触压力的关系转化为数学规划问题.并利用该模型提出一种针对螺栓连接,以接触压力分布作为设计目标的螺栓连接结合面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其核心病机为寒饮中阻,上犯心胸,胸阳不宣,心脉痹阻。脾胃为发病之源,心、肺为传病之所,三脏在发病中相互影响。治疗当脾、心、肺三脏兼顾。以《金匮要略》《伤寒论》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栝楼薤白半夏汤、炙甘草汤为基本方,自拟三联心痛方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