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短临预测全球8级左右大地震对应情况的通报(2)

来源 :2015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4年11月20-21和22-2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天灾预测会议和地震预测咨询会议上同样提出二个预测日期(第一个预测日期见通报1),第二个预测日期为2015年5月24日±5天或10天左右,可能发生一次7.5-8.5级的大地震,预测的地区有三个,其中第一个地区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湾以及邻近海域,预测的文章发表在"2014年11月天灾预测总结研讨会议文集"第42-43页.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测算如下:起倍磁暴日:1991年6月OS日阴历五月初二(朔日)K=8。波倍磁暴日:2003年5月30日阴历四月三十(朔日)K=7。二者相隔4369大,二倍后得测算日期为2015年5月24日与发震日期误差6天。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冬季的热力学因子为夏季旱涝发生的准备,详细介绍了热力学因子在气候预测中的单项应用。解释了2015年为什么5月及6月长江及以南大面积多雨原因。
本文在2014年天灾预测简表中指出,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小,全球气温升高,2014-2015年有特大地震发生.2015年、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
会议
本文给出了天灾年度预测报告表,分析了2015-2016年度冬季渤海以及淮海北部冰情预测趋势。连续2年预测中国大陆有多发震和大地震及有大水灾,均得到成功.
本文分别统计了1951年至2015年的65年间厄尔尼诺事件与丰满水库泄洪发生频次,二者完全一致,背后存在的相关规律值得挖掘.利用吕俊梅等人制作的PDO冷暖位相下El Nino和La Nina
会议
笔者从1976年唐山大震后,在学校兼职地震测报员到业余自费爱好对测震的创新研究,至今已历经近40年了,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三大阶段.在这近四十年三大阶段的测震实践中,主要有四项
会议
地球和人的身体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脉络","土地电"就是其中的一种."土地电"是地下的自然电流,是地球的重要"脉搏"之一.2001年11月08日,发现,电流表的指针突然从原来的位置指到
会议
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的固体地壳也和海水一样会发生周期性的涨落,地壳的这种周期性变形称为地球的"固体潮".在川滇地区的1949年至2003年间尚有9次强震,见表现,其中有7
任何事物的能量状态,不论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表现在两项基本力,即万有引力和电磁波上.孕震地壳的这两项异常能量传到地表,与大气层交换.万有引力交换表现为气压,而电磁波的
会议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从2015年1月1日--9月30日,全球发生7.5级以上的大地震有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5月12日尼泊尔7.5级,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和9月17日智利中部
会议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4年11月20-21和22-2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天灾预测会议和地震预测咨询会议上同时提交了一篇题为"2015年上半年度全球8级左右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