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盖骨的影像学

来源 :第三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起颅盖骨改变的疾病可以是①颅骨局部病变,如炎症和骨肿瘤与累及颅盖骨的全身性疾病,如Langerhans细胞组织增生症和神经纤维瘤病以及②头皮疾病和③颅内肿瘤等.翻阅国内外几部骨肌系统影像学和神经影像学权威著作,其中涉及颅盖骨的介绍不多,分散,更少专题论述.本文重温这方面的资料,结合我们有限的经验,并提供一些病例,加以介绍,旨在加深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糖尿病足病因病机,就中医治疗采用综合治疗与外治法,须标本兼顾,切忌不顾因虚致瘀,一味破血祛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认为"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主要着眼点,临床上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线酌配整体辨证药物.
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将近5年来临床研究情况从流行病学、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疗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论述.
目的:提高胃淋巴瘤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0例胃淋巴瘤均为原发性.病变CT表现为胃壁弥漫增厚型5例,局限性增厚型4例,肿块型1例.4例发现累及周围脏器,并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例仅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胃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与胃癌鉴别困难,尚需与其它检查结合以利于提高诊断正
目的:分析100例肺癌的临床X线特征.方法:收集10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归纳分析.结果:表现为团块、圆形或类圆形实质形肿块影的61例;表现为肺不张的18例;表现为陈旧性肺结核并见浸润性片状或片块影的11例;表现为直径小于1cm的孤立的结节影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肿大的4例;表现为双肺散在直径为1~3.3cm的球形影的6例.结论:肺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也有较特殊的表现.
目的:探讨MRI中FLAIR技术对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挫裂伤病人的MR影像资料.结果:脑挫裂伤病变单发性3例,多发性19例.发生于颞叶2例,顶叶1例,双额叶3例,颞、顶叶3例,额、顶叶3例,额、颞、顶、枕复合伤10例.MRI表现为出血性改变8例,FLAIR序列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或低信号的病灶,非出血性病灶14例,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常规T2WI发现病灶共58处,FLA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本组84例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均经CDFI检查明确诊断,并与临床随访结果相符.结论:CDFI在诊断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重要的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基本特征是患侧胸膜广泛性增厚,伴有增强结节及胸腔积液者占60%;胸膜收缩、胸廓塌陷占25%;胸壁、纵隔、心包等处转移占10%;胸膜钙化占5%.胸片及B超是发现胸膜病变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T是最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可靠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对肿瘤TNM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价的必要补充.在诊断中要注意与边缘型肺癌、胸膜转移瘤、结核性胸膜炎、脓胸等作鉴别.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VR、MIP重建以及冠状MPR重建.结果:12例中10例患者经行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肺动静脉瘘,6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共发现16处肺动静瘘,除漏诊1例合并位于近心位置的三处肺动静脉直接交通外其余病变均诊断正确且无遗漏.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瘘诊断和治
肾脏功能成像可无创地获得多种功能信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和排泌、血容积和灌注、扩散及氧化.至今在临床应用受限的原因是无法获得运动肾脏的可重复性和可信的信息.另外对图像上所得信号强度的生理学意义的解释不清也是困难之一.肾脏功能成像需内源性对比剂,如氢质子(灌注和扩散)或脱氧血红蛋白(氧化)或外源性对比剂如钆螯合剂(滤过和灌注)或氧化铁颗粒(灌注),本文研究肾脏MR功能成像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