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及POI数据的土地多样性及吸引力分析

来源 :2015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是造成人群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土地混合利用的多样性的程度与对其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土地混合程度的衡量,多数研究采用香农熵作为指标,但是熵本质上衡量的是不确定性而不是多样性,所以本研究采用生态学中的方法,将熵与丰富度和集中度两个指标联合使用。利用手机定位和POI数据对土地混合度与客流量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单一用熵衡量土地多样性和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丰富度和集中度可以更好的预测地块的客流量及其变化。理解这种人群移动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以及交通规划与管理。
其他文献
地理对象的格局、过程和时空特征是尺度依赖的.探讨不同尺度之间信息转换规律,获取未知尺度信息是地学研究重要内容.针对非均质表面,作者讨论两个方面内容:这里主要讨论三个方面:1)区域观测时,利用观测尺度相同而精度不同的仪器观测地表参数并进行尺度上推时,存在不等精度观测数据尺度上推问题,比如用不同的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从点尺度上推到区域尺度.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等精度观测的块克里格尺度上推估
会议
针对当前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建模过程视土壤样本为化学样本,忽略其空间信息的问题,提出空间化的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模型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选取江汉平原滨湖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近地高光谱信息和样本空间信息的土壤有机碳估算.结果表明,传统的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模型使用土壤反射光谱的前四个偏最小二乘潜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模型决定系数为51.8%;而顾及样本空间信息的土壤有机碳光谱空间
针对当前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建模过程视土壤样本为化学样本,忽略其空间信息的问题,提出空间化的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模型框架,并以该框架为基础,选取江汉平原滨湖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近地高光谱信息和样本空间信息的土壤有机碳估算.结果表明,传统的土壤有机碳近地高光谱估算模型使用土壤反射光谱的前四个偏最小二乘潜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模型决定系数为51.8%;而顾及样本空间信息的土壤有机碳光谱空间
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使更多细节信息得以呈现.然而传感器技术的局限致使空间、光谱分辨率不匹配,伴随着影像中出现同类地物光谱方差增大、异类地物光谱方差缩小的现象,导致光谱信息已不足以满足影像精确解译的要求,需考虑加入新的特征描述数据的时-空-谱特性来指导分类.
会议
通勤出行是城市居民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日常出行,也是城市交通系统最大的压力来源。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增加,城市居民就业范围不断扩大,通勤距离也随之变化。研究城市居民通勤距离可以反映出居民出行规律和城市交通现状,为城市经济发展、交通规划提供客观依据。目前关于城市居民通勤距离的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等传统的人工方式,而基于手机定位技术的社交网络数据为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研究提供了更为省时省力的数据来源。本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在过去十余年,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生态系统的消耗和破坏逐渐增加,导致生态系统压力不断增加。本文以30m空间网格为基本单元,在粒度和带宽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核密度函数法,对林地、草地、园地、湿地等生态景观类型,定量分析该区域景观生态网络,识别和划定复合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是构成京津冀地区生态网络核心的景观要素,以
实时监测城市发展、掌握城市建成区及其概貌是日趋科学化、合理化的城市规划的基本需求。遥感作为快速获取地表覆盖的重要手段为城市的动态监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传统基于物理特性(光谱、纹理等)的建成区提取并不能反映城市内部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同时,尺度依赖的遥感影像在获取城市概貌与细节之间也不易兼顾。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基于
快速城市扩张不仅造成绿地面积的减少,而且导致绿地景观格局的破碎化;使景观由单一、均质、连续的相对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城市绿地破碎化不仅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危害城市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已有研究只以城市中心或环线道路为基础进行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分析,而未考虑两者间的空间约束关系,因而需要构建适当的空间梯度划分方法。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采用Landsat T
随着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以及数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地质图的含义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纸质地质图,而是能够更加具体形象表现区域地质情况的三维地质模型.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空间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建模过程中多源数据的融合集成,可以推动深部地质结构、物质组成和地质作用过程的研究,大大提高地质调查分析、评价、预测能力.目前,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已经全面覆盖,地表的地质情况已经基本掌握,
公共地图服务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大量的访问需求,导致网络流量急剧增加,造成网络拥塞,服务器过载和传输时延,严重地影响了公共地图服务的服务质量。挖掘群体用户访问的模式与规律,用以推测用户下一步的访问行为,从而有效地在服务器端进行缓存预取,成为提高公共地图服务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方法之一。公共地图服务的预取策略研究已经有很多,大多基于客户端用户对空间数据访问的时间或者空间局部性,但是时间和空间局部性只是一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