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家英译本与翻译效果论、目的论

来源 :2004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红楼梦》三家英译"指H.Bencraft Joly,the Yangs,David Hawkes三家。其他《红楼梦》的缩略译本(如王际真和黄新渠的译本),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三家译本篇幅巨大,本文无法全面评论,只能截取一个方面,以了解译者的成败得失。本文以原书中一个“误看”和一个“误听”的片段为中心,探讨字形和字音引起的翻译问题,并衡量三家译本的翻译效果。
其他文献
宝、黛、钗、湘,是《红楼梦》中的四个最主要人物,并且正是由他们四人构成了整个《红楼梦》故事的一个支架。他们四个是小说的最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认为,他们都算是这部小说的主人
《红楼梦》第五回,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加上引子和收尾,共十四支),对十二钗的排位是令人深思的。在判词中以钗黛二人为并立冠军,以秦可卿为殿军。在"红楼梦曲子"中除
会议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琴教,实际上并不与《红楼梦》“大旨谈情”之全书界定须臾或离。书中运用纤细灵巧、雅俗折中之同音双关语之处理技巧,早已达到每令读者兴起语意繁复神妙,与寄意
《红楼梦》作者确定女娲补天所遗之顽石在尘世化为"通灵宝玉",且以"宝玉"作为小说第一男主人公的名字,即有意将两个第一层面的女主人公,一人含"宝"而成"宝钗",另一含"玉"而成"黛
会议
年寿以及生年是读者设身处地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的一个关键依据。因此,大家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予以深入讨论,是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敦诚及张宜泉的挽诗的两个检核
会议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写宝玉"趁着酒兴""续"(现代人叫"活剥",即"套"或"改")《庄子·肱箧》一段文字后,"掷笔就寝",次日早晨黛玉走来,见了"不觉又气又笑",就提笔写了"无端弄笔是何人"一
会议
雍正四年 (1 72 6)春夏间 ,雍正帝的政敌允、允被削除宗籍后 ,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由于这一改名事件与康熙、雍正两朝的皇位斗争密切相关 ,而李煦曾“买
南方早熟梨因其成熟期早,营养物质丰富,肉质细嫩,口感松脆,香甜,多汁,经济价值高,而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近年来,在浙南地区引种栽培较多,种植热潮高涨。笔者经过多年栽培探
本文以"历史"、"交通"、"宣教"为视域,讨论方豪的红学论述。"历史"、"交通"是方豪理解、诠释《红楼梦》的方法论,"宣教"是方豪理解、诠释《红楼梦》的主题。即方豪透过历史、中
会议
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对《红楼梦》格外关注。《红楼梦》不仅是以优秀的白话写成,而且具有反封建、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精神,与新文学精神一脉相通,所以,这种格外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