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中“癉”字考释

来源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癉”字在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中多次出现,因其义项颇多,又与“疸”字互假,故在部分简文释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对《脉书》、《引书》中所载“癉”字做了详细的考证和释义,并做了初步的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中医书刊如果存在疏漏和错误,不仅会以讹传讹,而且会对中医学术造成伤害,影响中医学术的水准及其在学术界的形象。在读书或临床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落笔成文时,对于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医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三防”: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念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忧患意识,其文化内含主要为强调居安思危,注重防微
400多年前的李时珍,其原貌像、标准像不可能存世。50多年前,著名国画家蒋兆和先生依据明代服饰及王世贞《本草纲目》序中对李时珍的描述,创作了李时珍像。此后,国家邮票及各
近代医家张锡纯擅长治疗温病,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之治法已详载于《伤寒论》,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调治温病,主张清透,其遣方用药讲求实效,味少而精。
章太炎运用考据学研究中医,内容广泛,方法独到,视角鲜明,为后世中医文献研究起到了奠基与引领的作用,影响颇深。本篇就章太炎对中医文献的考证内容作一举要说明。
介绍《永乐大典》编纂、重印、散佚历史,结合明代以前法医学著作的概况,对现存《永乐大典》的法医学文献初步探讨,发现其大多选自元代王与的《无冤录》。
<正>在《伤寒论》中,有九条关于针刺疗法的记载,而其中针刺期门穴竟占了五条。可见,张仲景十分重视期门穴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现条释如下: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
会议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仪,在古代尤其讲究尊卑等级,称呼别人要使用尊称,言及自己则要用谦称。常见的谦称多用“臣”、“妾”、“仆”、“奴”等表示奴隶、奴仆意义的词称自己,或
“五经”中有大量的病症名词,有的意义至今仍在使用,有的意义已经转移,甚至消亡。本文通过对“五经”病症名词“眇”、“跛”、“矇”、“瘵”词义的研究,确定其病症名词的意
古贺克己今年73岁,担任日本石川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日本海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等职。自1998年第一次来大连后,古贺克己积极推动金泽市与大连市教育、文化、经济各领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