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狐海域SH7B站位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的成岩成藏地球化学响应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具有水合物样品实际采出的南海神狐海域SH7B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了一系列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采用酸解烃,碳酸盐含量,碳酸盐C、0同位素,元素硫含量以及GDGTs百分比等有机、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对水合物系统中的气体、固体沉积物和微生物这三个要素的成岩地球化学响应进行研究. 根据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响应,深部柱状样是天然气水合物成岩演化的系统沉积记录,从烃类流体(酸解烃)、微生物(GDGTs)和固体沉积物的(碳酸盐和元素硫)三方面可以追踪水合物形成、演化和赋存的成岩、成藏蚀变。上赋强烈AOM作用导致碳酸盐胶结物和自生矿物层段的生成,对甲烷的高压封堵、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水合物成藏模式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其他文献
参考前人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恢复的一些研究,鉴于林西组、哲斯组烃源岩受风化、高热演化的影响,且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恢复系数取1.36,所以林西组和哲斯组烃源岩原始TOC一般大于1.0%。对干酪根显微组分含量进行恢复,并结合生物标记化合物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的指示,哲斯组有机质类型应主要为腐殖腐泥型,林西组主要为腐泥腐殖型。综合来看,林西组和哲斯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热演
王村古油藏位于江南雪峰隆起西北缘,呈北东向展布,隶属于湘鄂西冲断褶皱带桑植-石门复向斜与雪峰隆起带的交接部位,局部构造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复向斜东冀(金之均等,2006).固体枥青多充填于层面缝隙、方解石脉缝与生物孔隙中.关于固体枥青的来源,目前仅有初步的认识,主要来源下寒武统烃源岩,可能部分来自上震旦统烃源岩,但是未对下志留统烃源岩进行详细研究,还不能排除其供烃能力.本次研究首先认识古油藏与潜在烃
本文对采集于鄂尔多斯盆地姬源地区的原油和烃源岩的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原油的成因,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结果显示,a类原油与中生界长7油页岩对比关系最好,与黑色泥岩的对比关系次之。b类原油与长7黑色泥岩对比关系最好,与油页岩的对比关系变差。比较特殊的是L38井,长7原油不属于a和b类原油,C30*藿烷相对丰度异常高,将其归类为C类原油,L38井长7黑色泥岩
涠洲12-2构造位于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涠洲12-8构造脊上,该构造处于3号断裂带末端以东,周边均为已发现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涠洲12-2构造是一个发育于中深湖相沉积背景下,由多层复合砂体形成的构造+岩性圏闭,斜阳鼻状构造脊一直伸入到涠西南B洼中,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涠洲12-2构造共钻探井7口(包括北边WZ12-2N-lSa井和南边WZ12-2S-1井),其中6口井获得成功,只有WZ
中国近海的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内带以油为主,外带以气为主(邓运华,2009).内带原油主要来源于始新统湖相烃源岩,而外带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始新统和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李友川等,2012).本文以烃源岩为主线,论述了中国近海天然气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对中国近海煤型气聚集带的天然气勘探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表明,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的发育控制煤型气的富集和分布,古气候
近年来发现塔里木盆地典型来自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具有富集13C的特征、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基本集中在-28‰左右,比如塔东2井寒武系储层中的原油被认为是自生自储的一个古油藏,其全油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为-28.283‰.塔中62井志留系储层的原油被认为是一典型来自于寒武系烃源岩的透镜体油藏,其全油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为-28.606‰;另外被认为来自于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的英南2井的凝析油也具有
塔里木盆地发育有两套主力烃源岩,即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近年来发现典型源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具有富集13C的特征,比如塔东2井、塔中62井原油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分别为-28.3‰和-28.6‰.该同位素特征己被初步用于塔北和塔中地区混源油的油源对比工作.然而,目前对该套烃源岩原油及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偏重的成因机理却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工作在实测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
烃源岩内通常存在一定量类似于原油的残留沥青,它们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的二次裂解生气对晚期气的聚集可能具有重要的贡献,比如高成熟源岩中的页岩气.由于组成和围岩介质条件的差异,源内残留沥青的裂解往往不同于源外聚集的原油.基于此,本文通过四川盆地广元地区二叠系大隆组矿山梁(KSL)泥岩(Ro=0.76%)及抽提样品的全岩金管升温热解实验,对Ⅱ型有机质源内残留沥青的原位裂解生气行为进行了探讨.结合Braun
黔南桂中地区位于广西省中北部、贵州省东南部和云南省东部,包括桂中坳陷、黔南坳陷和南盘江坳陷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区域构造位于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的南缘、华南岩浆造山带的西北侧.从周边的勘探情况来看,该区上古生界发育有多套暗色泥页岩,下石炭统泥页岩是其中分布最广泛、有机质丰度相对高、热演化成熟最为适中的一套泥页岩,具有很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根据国内外页岩气勘探经验,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黔南桂中地区
富有机质纹层泥页岩,相比块状泥岩,由于具有更为明显的各向异性及纹层面所具有的尖端效应使其容易发生顺层破裂,渗透率较高,石油包裹体大量发育,这种纹层结构有利于烃类的横向排烃运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它结构的烃源岩,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具有更高的横向渗透率,当油气向烃源岩外部排运不畅时,可在烃源岩内部发生侧向运移而形成相对富集区,使页岩油的形成成为可能。不同的纹层组成其储集物性与储油机理差别较大,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