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解毒活血栓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解毒活血栓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152例患者,通过1个月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及尿流率的对比,评介外治法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解毒活血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在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尿流率.
其他文献
文章总结了罗颂平教授调经思路和方法。月经病的辨证,以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形体、肌肤、毛发作为辨证的依据。月经病治疗要点:调经、治本,即调理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魏绍斌教授以补肾为核心辨治“不及”类月经疾病独具特色。魏老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于利用月经不同周期的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规律因时制宜,并结合现代妇科理论中月经周期的不同生理特点针对用药,以调节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轴的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疑难疾病之一,本病的治疗具有长期性。西医治疗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反复发作,患者难以接受。据目前文献资料显示,中医辨证论治,调节各脏腑功能,个性化治疗显著。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法多样灵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针灸配合中药的文献居多,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绿色自然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所选用的诊断标准尚未得到统一,研究结果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可比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途径较多,不仅从中药、针灸推拿等途径,还联合了“以情胜情”、“五行音乐”等其他治疗方法,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及情志问题发挥较好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可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和抗抑郁药物使用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虽然如此,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抑郁症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且跟踪随访时间较短,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长期作用疗效不能肯定,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
经行口糜以口舌、牙馥等处的糜烂或疮疡周期性发生于经前或经期为特点,经净后能自愈或基本痊愈。本病发病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防该病的复发和减轻患者症状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现代医学中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认为本病以热邪致病为主,且虚热多见。治疗多以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为主,对经行口糜的愈合及防止复发有肯定的疗效。但每个医家依其经验、体会、认识的不同而使用不同方药进行治疗,
目的:总结曾庆琪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整理临床验案.结果:曾庆琪教授治疗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结论:曾庆琪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疗效显著.
目的:观察前列安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 bacterial Prostatitis CNP)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N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去势并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方法造成CNP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CNP模型组、阳性药普乐安片组(10.80g/kg)、前列安丸高剂量组(11.00g/kg)、前列安丸中剂量组(5.50g/kg)、前列安丸
目的:三种方法治疗男性少弱精症的疗效及其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由于少弱精症导致的男性不育患者3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1 18例,中药组121例,中西医结合组121例.各组均治疗90天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配偶妊娠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及精核蛋白变化,并记录其治疗、检查费用.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配偶妊娠率、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精核蛋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
目的:通过对172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得出不育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的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172例不育男性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思路.结果:占17.4%:单一偏颇体质(为一种偏颇体质者)占25.6%:
目的:评价IIEF-5联合SDS在高泌乳素血症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方案与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42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采用甲磺酸溴隐亭片口服,连续药物治疗9个月,1、3、6、9个月各按要求复查一次,随访至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IIEF-5和SDS评分,比较其变化.结果:IIEF-5评分在整个周期内呈逐渐上升趋势.SDS-B与SDS-D评分的变化与IIEF-5呈相反趋势,显著降低(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