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维显示与立体空间透视融合系统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第八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影像采集与显示技术在医学与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中体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要性。本研究关注真三维显示与增强现实系统在生物医学影像获取、分析与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挑战,提出了新型立体全像技术(integral videography),能够实现裸眼可视的全视差动态真三维影像重建。为进一步提高真三维显示的空间分辨率与视角,我们设计了光学影像增强模块以提高立体影像空间像素的分布密度与光线偏折角度。同时,我们提出了新型立体空间透视融合系统用于增强现实应用。该系统能保证真三维影像与实际场景在空间尺寸上的准确融合与增强呈现,为观察者提供类似于“透视眼”的直观观察途径,有效地解决微创手术、医学教学复杂操作等复杂操作下传统二维平面显示所带来的“手眼不协调”共性问题。本系统在临床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等领域已成为提高观察者认知与学习速度,增加操作进度与效率的高效方案,并有利于降低患者负担,帮助研究人员实现对疾病与生命机理的正确认识,应用前景广阔。此外,本研究还介绍了超长距离真三维显示与超高速成像领域的相关成果。
其他文献
电子纸显示技术自从70年代提出相关概念以来,无数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相关研发,几经波折后终于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但是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及性能提升不如消费者预期,导致电子纸产品认知度较低,相应的市场销售额也不大.本文从发展历史,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电子纸器件产业进行回顾,并展望了电子纸显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希望更多人了解该领域并推动其向前发展.
光场相机是一种采用微透镜阵列获取光场的设备.本文针对光场相机在虚拟现实方面的应用,研究采用光场相机实际拍摄的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的融合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光场图像的获取和表达以及计算机生成光场图像的方法,探讨了利用从光场图像提取的子孔径图和场景深度图在计算机软件中重构三维点云,添加虚拟物体并渲染实现光场图像虚实场景融合的方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在计算全息领域,点源法重建效果好,但计算量大;层析法计算速度快,但重建像质不理想.为了平衡计算全息过程中的计算量和重建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分割”的计算全息算法.该算法根据每个子空间内的物点数目选择对物点使用点源衍射或快速傅里叶变换;为了减小层析法中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近似性,本算法需要计算得到距所有物点距离之和最小的层析平面.计算仿真和光学重建实验证实,本算法可以在较短的运算时间内生成重建质
本文研究实现了基于多分辨率分层匹配的物方面元多视立体匹配算法(PMVS)及其在多视影像三维建模中的应用.首先,将PMVS算法中的Harris与DoG算子替换为具有放射变换特性与并行加速性能的SIFTGPU算子,保证了影像匹配初始种子点的稳定性与稠密性;其次,根据PMVS算法提供的影像不同分辨率接口,对不同分辨率影像进行自适应匹配,根据需求对不同分辨率等级匹配结果进行融合,实现多分辨率分层匹配,提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表征裸眼3D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仿真模拟以及分析方法.首先,本文采用了反向光线追迹模型来收集从显示器出发的且到达人眼的所有光线,通过所导入的显示器使用的分光元件、液晶显示(LCD)模块以及背光模组对追迹光线进行处理.根据背光的开灯方式或者LCD的图像显示方式,再加上人眼视觉系统相关校正的引入,可得到近似于“人眼所见”的显示屏幕上的亮度分布.经过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此模拟的科学
在传统集成成像中,单层折射透镜阵列的像差限制了成像性能,折射透镜阵列通过沿着光路累积的相位变化对相位调制,由纳米散射粒子组成的超表面可以在波长尺度产生相位突变.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集成成像系统的超表面透镜阵列,其由两个相邻的介质超表面组成.对透镜阵列的相位分布进行了优化了,以改善成像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超表面的透镜阵列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
介绍了新型显示器件技术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新型显示器件标准化发展趋势,详述了IEC/TC10对目前显示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给出了国内平板显示器件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及立体显示器件和LED显示屏标准体系明细表.
全息成像常常使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因而不可避免引入地引入激光散斑噪声.为抑制散斑噪声,本文从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两方面分析研究了光源相干性对全息成像质量的影响,尝试探索提高全息成像质量的方法.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全息成像质量,本文引入一种与主观评价相一致的全参考评价函数,即通用图像质量评价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全息成像质量随着光源带宽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当光源带宽约
通过介绍3D技术原理,并分析了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综合性、空间性、时间性以及具象性特点,指出3D/VR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融合的必要性.通过二者融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立体可视化互动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多维方式场景化教学、在实践场所上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以及教学大数据分析.提出了3D/VR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措施,对地理空间、地理现象和过程以及虚拟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模拟,并提出了3D/VR模拟
针对传统狭缝光栅LED裸眼3D显示器上会形成明显的莫尔条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非均匀缝宽的错位竖直狭缝光栅来减弱莫尔条纹.根据LED显示器黑矩阵较宽的特点,适当增大缝宽和移动透光狭缝在其周期中的位置来加大光栅周期结构与像素周期结构之间的差距,提高莫尔条纹中暗带的亮度并使莫尔条纹变得稀疏,从而达到减弱莫尔条纹而又不会引起严重串扰的目的.实验结果,观看到的非均匀缝宽的错位竖直狭缝光栅的莫尔条纹暗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