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效应对纳米单孔中离子传输的影响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对称的界面电荷分布会引起纳米孔道内非对称的离子输运现象,类似于二极管的整流效应,该现象在流体逻辑电路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然而目前关于纳米孔道中非对称离子传输现象的研究较多聚焦于孔道内壁界面性质的调控,忽略了特定条件下外界面电荷在纳米孔道内物质传输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即端口效应的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对传统场强测量实验的研究分析,设计了一种结合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的外部环境场强测量及显示使用方案,将外部场强测量,地理位置定位和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可以将场强在实际地
本文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教学中扩充科研相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中心,介绍了在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进行的尝试和思考,为提
  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μTAS)的概念[1]是20世纪90 年代初由Manz 等人提出。当前,μTAS 中最活跃、最前沿的发展领域是微流控芯片,而微流控
  作为临床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膜蛋白和聚糖等生物分子参与诸多生命活动过程,其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体液、细胞及组织上膜蛋白和聚糖表达
  临床医学对用于精准体外诊断的分析新方法、新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其中纳米材料组装在一起所产生新的构效关系,在提高分析的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备受关注。纳米自
  聚合物的可控/活性合成及其应用是目前材料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获取分子量可控的聚合物的关键因素是能准确地控制反应传质/传热效率及聚合速率,而传统反应器皿
  基于磁性微球的反应体系由于具有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类均相反应、可消除复杂基质干扰等特点,在生化分析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微球为载体的反应体系与信号放大及荧光
  微流控液滴具有体积小、混合速度快、传质和传热效率高、尺寸均一和体系封闭等特点。利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制备功能化的粒子,有利于控制粒子的尺寸和形貌,简化制备过程,形成单
  Nanostructure-enhanced detection is promising for a number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early cancer diagnosi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ine safety,among whi
  DNA 甲基化/去甲基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可逆过程。目前,DNA 去甲基化机制还未被完全揭示。对于全基因组水平5-羟甲基胞嘧啶(5hmC)、5-醛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