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磁隐身与高功率电磁防护

来源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了卫星电磁隐身与电磁防护的意义和一般方法,针对卫星目标的特殊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电磁隐身与电磁防护和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试验任务实时数据、视频信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传输,逐渐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城域网络。随之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延时过大,丢包率过高,数据拥塞,资源不安全等。本文分析了实时IP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管理的解决思路,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空间探索的发展、提高互操作能力和降低空间任务操作任务成本的需求,促使至间信息传输从采用单一、专用协议转变为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通信环境建立空间信息传输体系。介绍了几种国际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空间信息传输协议体系:基于CCSDS、基于地面商业标准、将CCSDS与地面商业标准结合以及适合于行星际互联网的协议体系等,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比较。
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模拟器是地面测控系统进行载人飞船飞行演练、系统调试的主要辅助工作,由五院总体部牵头研制的模拟器在神舟一号~五号的任务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北京中心、基地等用户的好评,测控通信模拟器采用了分布式、通用化的设计思路,使系统配置灵活、操作方便、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本文对总体方案设计进行了总结,可作为同类型号设计的参考.
详细描述了航天飞船整船电性能测试方案设计准则、测试阶段划分和测试流程设计,并对测试系统的配置、功能和应用给出了详尽的介绍.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舱门天线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本文叙述了飞船返回舱舱门天线的设计思想、试验内容,以及飞行试验结果.
扼要介绍了卫星在进行地面调温时所采用的空调隔间调温方案,针对该设计方案,以卫星密封舱内温度分布作为判定地面调温过程的依据,对地面调温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调温过程中密封舱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并给出用于地面调温的定性结论.最后,以理论分析结果作为指导,对地面调温进行试验,并根据具体试验数据,获得了地面调温过程中密封舱内重要仪器设备的温度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
阐述了航天器工程中的空间环境研究的技术内涵、研究任务及研究范畴,描述了航天器空间环境研究体系及其技术体系构成,提出了我国航天器空间环境研究在今后10年内的发展目标及思路。
对固液相变材料的旋转换热器(MFRD)的工作原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量纲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无量纲的理论解,分析了MFRD的性能和特点,对其在航天上的应用作了前景分析,提出了热控分系统解决高功率卫星的新的热控技术。
首先对红外点目标检测与识别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最近约15年间公开报道的红外点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特别是总结、比较了国内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及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看法.最后,针对空间探测中的对地监测和空间目标识别以及深空探测中航天器自主导航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红外点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应用于空间探测的挑战性发展方向及其前景.
在航天器操作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地面测控系统和东三平台卫星飞行控制特点,研究设计了中心遥控作业.此遥控模式不仅节省了测控资源,而且大大增加了地面操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并已成为我国三轴稳定地球同步卫星的一种标准测控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