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一个或几个节段偏离正中线,导致脊柱向左或向右弯曲形成一个弧度而发生畸形,胸廓、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有时也随之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肿瘤细胞在干细胞和非干细胞之间的分化和逆分化过程,构成肿瘤细胞的可塑性,是肿瘤治疗抵抗、复发及转移的原因。本课题前期的研究鉴定了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体命名为luminal 祖细胞,祖细胞介导了luminal 型乳腺癌细胞的内分泌治疗耐药。
目的 探讨TGF-β 1,P-Smad3,RUNX1,Vimentin,E-cadherin 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TGF-β 1、P-Smad3、RUNX1 与EMT 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寻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与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6,CDC6)是真核细胞DNA 复制起始必需的调控蛋白。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肺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评估预后提供依据。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3 年12 月-2018 年12 月首诊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复杂创伤后及复杂骨关节先天畸形的功能重建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以一组创伤后因为处置不当、感染、挛缩、僵直、畸形需要重建手部基本功能的复杂病例以及一组复杂骨关节先天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恢复手部基本功能为目的,按手功能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及患者的主观取向,采取吻合血管的游离复合组织移植、显微外科骨与关节综合改型处理、伸屈肌腱的移位、转位、重建处置并结合多种皮瓣综合处理等方法进行手术与功能康复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组织和正常软骨组织中microRNA-16-5p(miRNA-16-5p)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microRNA-16-5p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其遗传分子机制。
目的:比较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分析克氏针与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病例54例,其中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37,例,男27例,女10例,左17例,右10例。
目的:对比研究Mobi-c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MC+颈椎间盘融合器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进行颈前路椎间减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共106例,选择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应用MC+椎间融合器的30例病人,应用椎间减压Mobi-c椎间间盘置换的30例病人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钉技术与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技术在儿童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儿童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共计51例,男性27例,女性2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21例,胫骨干骨折19例,肱骨干骨折8例,桡骨干骨折3例;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共计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股骨干骨折24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