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例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中医体质类型与TDS的研究

来源 :第十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谢综合征高血糖是目前世界医学上难以根治的代谢综合征之一。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人体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足、神经、心血管等有长期的损伤。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大多与消渴相关,两者均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特征。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而体质多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情况下形成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体质类型的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人群进行TDS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明确体质类型,而且能通过对不同体质类型代谢综合征高血糖患者的各个经络数值变化异同的研究,帮助人们预先了解自身健康情况,给医生提供一种诊治思路,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
其他文献
会议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核心部分。基于历代文献研究探讨“十八反”历史衍化和特点,是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献研究结果提示“十八反”配伍禁忌为历代医家尊信,但部分反药配伍古今临床均有应用,存在一定病证条件、一定配伍环境下的辨证禁忌关系。“十八反”研究模式应有别于化药等禁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毒性一效应并重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从而揭示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
“医者意也”作为中医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贯穿于历代中医文献中。相应地中医文献中出现了很多传达这一思想的词,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语义场,我们调查发现有45个词。这些词大多数在医外文献中使用,一般出现年代要早于中医文献,且不受“医者”局限,应用范围要广得多。
目的:基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数据库收录的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的论文,分析当前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方法:检索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2012年之前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所有论文,对检索出的5112篇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数量和质量分析,并对统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中医药院校被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一个层面揭示了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优势、特点、存在问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思路。方法: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抗高血压中药研究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研究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对研究近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结论: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关键环节是如何辨证、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降压方药。
会议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的吸收和代谢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而绝大部分的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药物基因组学的建立和发展为个体化用药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但具体操作方面尚存在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医体质学提倡 “辨体用药”,即根据个体体质不同进行个体化用药。如能将中医体质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相结合,必将为“以群体化的干预方式实现个体化的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使“个体化用药”的规模化
在系统考察中医体质学及古代医案发展史基础上,针对古医籍医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辨体用方医案的准入、排除标准,了解古人体质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征,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古医籍辨体论治医案中的体病相关、方体相关、药体相关及方药调体规律研究奠定基础,为制定现代人群的辨体用方方案提供文献依据。
中医体质辨识是判定个体体质类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本文拟从系统方法角度,即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探讨中医体质辨识的内涵。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