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储层研究为核心的岩性边界识别及刻画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性边界的识别及刻画一直是制约渤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瓶颈技术,与陆上油田以钻井带动隐蔽油气藏勘探思路迥然不同,海上更多的是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依靠多种地球物理技术的融合开展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区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储层横向展布特征差异大,是一个典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一个明显的岩性边界。但由于本区主要目的层埋藏深且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用常规属性分析和叠后反演方法难以精确预测储层横向展布特征,因此如何对岩性边界进行识别和刻画是研究的难点。本文在地质-地震一体化储层预测思路指导下,以储层综合研究为核心,综合运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叠前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精细识别和刻画出了岩性边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古近系精细层序界面约束下的岩性边界识别及刻画技术系列,该项技术有效指导了中国近海古近系首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秦皇岛29-2东油田的发现,同时对类似岩性边界识别及刻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海底电缆(OBC)地震勘探投入的电缆及相关设备成本较高,同时海底电缆的铺设与回收施工效率低、耗时大、成本较高,若采用陆上三维宽方位观测系统,无论从队伍规模、设备配备等
  在油田总体开发方案(ODP)设计阶段需要对断层组合关系、小断层发育程度及储层连通性提出风险认识。渤海大多数油田的地震资料由于受随机噪音影响,无法满足ODP 设计阶段对
会议
  由于施工环境和施工方式的不同,海洋宽频勘探对处理技术的要求有别于陆上的宽频处理技术。本文针对海洋地震数据的特点,开展了基于远场子波的炮点和检波点端鬼波的陷波效应
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因素是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玉米又是我国主要的粮食、饲料与经济作物,每年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培育抗旱节水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
  渤海海域S 构造位于石臼砣凸起中段,构造幅度较为平缓,约为10~30m,属于典型的低幅构造,其构造圈闭对速度变化异常敏感.而在该构造S3 井的随钻过程中,通过“时深差异法”与
会议
  如何在水深流急、海沟遍布、潮流较大的地震采集施工地区进行潮流噪音控制一直是OBC(轻型海缆)地震施工面临的难点。本文研究了渤海地区往复流潮汐与潮流流速的对应关系,
目的研究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中血管紧张素系统对中枢和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pra
  在海底电缆(OBC)地震勘探中,仅仅依靠一套窄方位观测系统很难实现全部勘探目标.KL 项目设计了6线8 炮360 道接收的高精度宽方位的海底电缆观测系统虽能较好地弥补历史采集
  随着轻型海缆在浅海OBC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OBC地震采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轻型海缆不同于重型铠装电缆,双检检波器及电缆易受海流冲击,特别是在水深流急、海沟遍布暗流
会议
  在滩浅海地区的地震勘探中,由于受表层条件的限制,海上的装备不能较好地适应海陆过渡区域,给激发和接收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双检检波器的外壳和内部结构进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