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肘关节髁上骨折固定后正位的摄影方法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_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肘关节髁上骨折石膏固定后,如何投照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方法 使用柯达DR7500,投照条件,50kvp,3.2mas.由于小儿肘关节石膏固定后成90°角,在正位投照时,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放平.选取100例肘关节髁上骨折患儿,分两组,每组50例,一组在正位投照时采用半坐位投照,使尺桡骨与台面成45°角,中心线垂直入射肘关节.另一组采用肱骨紧贴台面,中心线垂直入射肱骨内外上髁中心.结果 两组进行卡方检验,X2值为6.374,P值为0.0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本科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肱骨紧贴台面一组显示的髁上骨折更清晰.结论 肘关节髁上骨折石膏固定后,在正位投照时,采用肱骨紧贴台面的方法,能更清晰的显示髁上骨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到2016年5月我院脊柱病医院外科对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体患者术前CT数据,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 (CAD—RP),建立与患者等比例的精细实体模型。利用3D打印对6位患者脊椎维重建并制作出1∶1大小脊柱模型,用以制定丁手术计划及术前模拟手术操作,[结果]术中所见与术前模型的异常发现和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2月~2013年3月应用本方法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42~70岁,平均58.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9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I度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例.病变节段L3,4 1例、L4,5 11例、L5S1 10例,均为单节段病变.手
目的:探讨经椎弓椎体楔形闭合截骨治 疗 强 直 性 脊 柱 后 凸 的 临 床 疗 效. 方法:2007年5月-201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采用经椎弓椎体楔形闭合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36例,均为男性.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不全损伤症状,36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椎体楔形闭合截骨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通过测量术前、术后影像学脊柱后凸角、骶骨 倾 斜 角 和 人 体 像 测
Background: The long distance bone defects are difficult to un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bone formation, osteogenic growth factor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facilitate the healing process in clinic. It
目的: 1.建立一种慢性渐进性脊髓压迫小鼠动物模型,根据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对该模型进行科学性及有效性评估;2.根据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结果,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3.根据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联,为临床慢性脊髓压迫损伤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成年野生型C57BL/6小鼠被分成7组:手术组按时间点共分为6组,按分组于T9椎板植入螺钉后每2周定量拧入螺钉压迫脊髓直至2个月,最长观察
目的 探讨上臂远端外侧肱骨骨皮瓣在手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臂远端外侧骨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根据掌指骨缺损的情况,先设计骨瓣的切取位置和大小(骨瓣远端止于肱骨外上髁的上缘),然后再根据皮肤缺损的面积和骨缺损的相对位置设计皮瓣的大小.皮瓣切取面积为2.5cm×4.0cm—4.0cm×7cm,骨瓣切取大小为2.8cm×1.0cm—3.8cm×1.
目的: 地塞米松是否能诱导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以及钒酸盐能否阻断这一过程以及如何阻断。 方法:BMSCs的分离与培养:BMSCs来源于4周龄的SD雄性大鼠,本次试验均取第二代细胞。 BMSCs的鉴定与凋亡分析用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干细胞的标记物以及每个样本的凋亡率。 BMSCs凋亡TUNEL法检测 用TUNEL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率 细胞增殖MTT法检测 用MTT试剂盒检测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变早期治疗及术后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经黑龙江省医院临床证实的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通过静脉注射优维显进行能量扫描。结果 利用双能量技术对脑出血病患扫描能及早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及早诊断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价值较高。结论 脑出血术后病患能更早更准确的区分是否有新鲜出血,为临床提供准确科学依据。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对成人鼻咽部,特别是咽隐窝正常影像解剖及信号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西门子Verio 3.0T 磁共振对100例无鼻咽疾患的成人进行鼻咽部扫描;常规行T1轴位和矢状位扫描,T2压脂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30例还进行了T1增强扫描,对咽隐窝形态及鼻咽部粘膜信号进行观察,对鼻咽部粘膜厚度、轴位双侧咽隐窝深度、轴位双侧咽隐窝角度进行测量统计.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 46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行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结果 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完全可以成为无创的冠状动脉显示检查方式。结论 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更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