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来源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h9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抗感颗粒中赤芍药材中芍药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方法对药材以及制剂所舍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 nm。 结果:芍药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3702-0.8638μg内呈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I.13%(n=5)。 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他文献
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范围广泛存在。如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与检验试剂等,掌握相关知识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工作者的责任。相互作用的性质有物理的和化学的;有益的和有害的。药物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有益的作用能使疗效增强、毒性降低;药物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有害的作用则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强。因此,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发生,借助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本文提出了重视中草药相互作用,如何降
中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国中医药一个伟大的宝库。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对血液及现代造血系统疾病早有认识和阐述.尽管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仍蕴含了非常丰富、珍贵的传统医学知识,值得我们研究、继承、挖掘。加以弘扬发展。随着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使中药对
目的:探讨染色体药性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四倍体和二倍体盾叶薯蓣阴叶和阳叶保卫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数目进行比较。 结果:四倍体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为(23.93±3.19)个,较二倍体的多74.00%。四倍体叶绿体长(6.39μm)与宽(3.14μm)、基粒宽(1.11μm)、基粒数(30.88个)、每基粒的片层数(36.90个)、基粒片层所占面积比(47.23%)及类囊体膜的折叠指数(0
目的:分析枳实抗氧化药效组分,研究枳实及其药效组分的抗氧化生物效应.建立枳实的抗氧化生物效应评价方法。方法:利用HPLC和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枳实抗氧化药效组分:利用试剂盒检测枳实及其抗氧化药效组分对t-BOOH氧化损伤的HepG2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运用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作用机理、用药原则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这以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为主要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通常人把能上柜可直接用于调配的中药材称为饮片。或称为中药饮片。习惯上,中药制剂或中成药也统称为中药。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
丹参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本研究选取11个主要居群的丹参样品进行RAPD-PCR扩增,筛选出6条特异引物建立丹参居群DNA指纹图谱,以鉴别不同居群丹参以及鉴别丹参与其它植物甘西鼠尾草、一串红、油菜、小麦等。并对RAPD-PCR扩增体系及程序进行了优化,发现随着退火温度从36℃升至42℃,扩增产物增多,亮带更亮;而暗带的变化因引物而不同,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一些引物扩增的暗带条数减少,而另一些增多。
目的:摸索紫锥菊根的直接诱导及离体培养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其活性成分──菊苣酸进行初步检测。方法:以紫锥菊植株不同部位为材料,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观察长根情况;以离体培养的根及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其是否含有活性成分──菊苣酸。结果:愈伤组织在MS+IBA2.0mg/L+NAA1.0mg/L培养基中能直接诱导长根,其中以叶片为外植体长势最好;离体的根在1/2MS+NAA1.0mg/L中长势较好;薄层色
目的:探讨乌拉尔甘草种内甘草酸含量积累与ITS基因序列的相关性,以期为优质中药材的品种选育提供一种分子水平的评价方法。方法:以ITS序列扩增的通用引物对10株乌拉尔甘草单体的ITS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10株单体甘草酸的含量。按药典对甘草酸的含量标准规定。以2%为界。将此10株单体分为高含量甘草酸组及低含量甘草酸组每组各5株。结果:不同甘草酸含量的10个乌拉尔
目的:建立妇欣胶囊(当归,枳壳,麦芽,蒲公英,桃仁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IC方法时妇欣胶囊中的当归,枳壳,麦芽,蒲公英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妇欣胶囊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结果:在TIC图谱中可检出当归,枳壳,麦芽,蒲公荚的特征斑点;阿魏酸在0.02~0.12 m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 结论:本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妇欣胶囊质量的控制。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进行质量考察,比较不同厂家与不同剂型的质量差别,为改进和提高质控手段和质控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按药典方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含量及溶散时限,采用转蓝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 结果:不同厂家的样品以及不同的剂型间测定结果差别较大。 结论:建议加强对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增加溶出度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