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研究--SinoProbe大地电磁标准网阵列探测初步结果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中利用了102个宽频+长周期联合测点,并通过基于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NLCG)的模块化三维反演代码ModEM获取了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的初步结果.这一电性结构模型表明青藏岩石圈的电性结构在水平方向及深度方向上的变化表现得都十分强烈.在青藏高原内部的中下地壳广泛分布着高导体,但是这些高导体的儿何分布形态十分复杂,与东向逃逸的连续管道流模型不同,这些壳内高导体更多地表现为具有南北向延仲的特征。在上地慢深度范围内,高原内部最为高导的两个区域分别位于羌塘地体的南部及拉萨地体的中部。这两组上地慢范围内的大规模高导体似乎在更深的深度范围内汇聚于一处。俯冲的印度板块主要表现为高阻特征,电性结构模型反映出这一高阻体的前缘在高原西部已俯冲至班公一怒江缝合带下方,而在高原中部其前缘则止于拉萨地体中部地区。下一步的三维反演工作将进一步融合更多的宽频数据以获取更为精细的壳慢电性结构模型,为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研究从电性模型的角度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断裂带是一条大规模左行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在吸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汇聚运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岩石圈
会议
本文第长江中下游及邻区进行了三维大地电磁测深,结果表明:(1)首次获得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不同构造单元岩石圈表现出不同的电性特征。(2)江南断裂是一
深地震反射是一种用于揭示地壳以及其内部精细结构的人工地震方法,由石油地震反射方法发展而来.深地震反射的分辨率从浅部的几十米到深部的几千米,能够提供十分精密的结构,被
会议
本文通过对内蒙新巴尔虎左旗-黑龙江齐齐哈尔深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地壳的精细速度结构,以及该地区莫霍面的起伏特征。通过本次研究,获得了关于这一地区地壳结构的新的
本文对大兴安岭的岩石圈结构和隆升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安岭同松辽盆地之间呈现楔形碰撞,大兴安岭的生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整体地壳水平缩短为主,后期的深断裂作用和地
针对韩媒报道称长白山天池火山在近期2年内有可能喷发的言论,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测了一条长度约为103km的二维大地电磁测深观测剖面,对火山区深部电性结构进行探测研究.由
会议
本文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通过偏移剖面和速度剖面来解释大兴安岭造山带及两侧盆地的地壳结构,分析各个地质单元的空问展布和相互关系。根据沿测线地震记录5个震相的到时资料,结
会议
本文利用经典二维射线追踪正演算法SEIS83对秦岭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东西剖面6个大炮进行成像,其中对上地壳PG波初至走时进行了单独成像。上地壳速度结构清晰地刻画了汉中盆地
会议
一、概述钢桩码头、栈桥、系船墩、航标、浮筒、海上泊地、防波堤、各种钢闸门、舰船及海上钻井平台等海洋钢结构物,长年处于海洋环境诸如强烈的波浪冲击和海洋大气及海水带
在港口可行性研究中确定码头的尺度(长度和前沿水深),以及航道的设计水深时,通常需要按指定的船舶载重量来确定设计船型及其主尺度(长×宽×吃水);或根据一定的航道和码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