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热解技术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研制的"油气评价工作站OGEⅡ"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焦油垫的分析及其位置的确定、研究油藏的充注、评价盖层的有效性、定量和定性已开采油藏的残余油量和残余油性质和评价非均质性储层的产油贡献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并结合松辽盆地南部部分地区具体情况,探讨了油田水中有机酸对砂岩孔隙发育程度的影响,从而为次生孔隙成因研究及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提供重要依据.
黄骅坳陷古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孔西潜山和乌马营潜山分别获得了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为烃源岩的工业气流,千米桥潜山也形成了以第
会议
本文介绍了油田勘探对象的复杂性给实验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论述了分析测试新技术在油田勘探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油田实验室下步技术发展建议.
本文认为:吐-哈盆地成岩过程中砂岩孔隙介质条件、不同沉积环境砂体参滤条件的差异、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发育史以及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古气候性质变化等是影响吐-哈盆地
元素地球化学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分散元素的化学.利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研究沉积岩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和成岩作用环境(海相与陆相、氧化与还原、水盆深度、盐度
会议
晚泥盆世弗拉-法门期之交(F/F界线)所发生的全球性生物大绝灭事件是地球历史和生命进化史中极为强烈的一次重大事件,引起了地球科学中众多学科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精力.
会议
本文是我厂科技人员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多年的潜心研究、改革、试验的小结.在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中,对热解产物的捕集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用的是传统的液氮捕集法.这种
会议
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经历了热隆张、裂陷、坳陷和萎缩等四个地质演化阶段,对应于盆地演化发展的后三个阶段发育了三大生物群,即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通过对三
会议
通过对采自酒西盆地旱峡和红柳峡两条露头剖面的样品进行系统的孢粉分析,本文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并根据组合的特点讨论了其时代意义,简述如下:1)Impaedecispora-Cyathiditds-
会议
岩心标准剖面是按照黄骅坳陷地层层序和岩性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心,经过切割、研究及整理,拼接成一条岩心实物剖面,编绘出岩心标准剖面综合柱状图,该剖面长335.30m,剖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