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乙酸乙酯相抗肝癌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首先通过荔枝核乙酸乙酯相(Litch seeds ethyl aetate,LsEA)对肝痛细胞系HepG2及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LE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机制;在此基础上进-步阐明LEA在体内对H22实体瘤小鼠的抑制效应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为深入研究荔枝核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采用MTT法检测LEA对HepG2细胞及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影响;采用淋巴细胞与HepG2共培养体系,观察LEA对共培养体系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检测技术检测LEA的诱导HepG2细胞凋亡机制.体内通过建立实体瘤模型,即对BALB/c小鼠腋下接种H22细胞,成功构建肝癌实体瘤模型后给予药物治疗, LEA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灌胃给药10天后计算抑瘤率及测定淋巴细胞活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TNF-α、INF-γ的分泌情况.
其他文献
脾乃中医脏象学说的核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物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结构稳定的关系密切。脾虚湿盛是临床常见证型,是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重要的病因病机,贯穿其始终。脾虚湿盛是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肠道菌群紊乱在间歇期痛风脾虚湿盛证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间歇期痛风的临床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对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维持尿酸水平稳定,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有重要意义。
目的: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既往认为痛风大多男性多见,但新近国内外研究表明女性痛风亦不少见而且病情特点与男性患者相比有不同之处,国内鲜见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的我院就诊的女性痛风患者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的分类标准为西医诊断纳入标准,收集近十年
目的:系统分析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和地塞米松(DXM)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全文数据库,以"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地塞米松和神经精神性狼疮"为检索词;纳入白1979年2月至2016年6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鞘内注射MTX+ DXM治疗NPSLE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
目的:探讨定量雾化器改良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诊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传统超声雾化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简称超声雾化激发试验)和定量雾化器改良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简称改良雾化激发试验),对两种不同方法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和患者激发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等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激发试验阳性率为52.78%,平均检查耗时56分钟,改良
目的:系统分析痛风定片/胶囊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痛风(Gou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全文数据库,以"痛风定和痛风"、"Tongfengding and Gout"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6年6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痛风定片/胶囊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使用Rev2M
目的:研究AAV介导的siRNA下调过表达"失巢凋亡"基因14-3-3ζ后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变化情况.方法:设计靶向14-3-3ζ的siRNA,克隆到psiRNA质粒H1启动子下游,从psiRNA质粒上扩增H1-shRNA表达单位亚克隆到含报告基因的pAAV-MCS-EGFP质粒的MlμⅠ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然后在人胚肾293细胞中包装出重组病毒rAAV-14-3-3ζ-siR NA,简
目的:慢性皮肤溃疡是外科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是其主要特征,巨噬细胞表型转化障碍是导致创面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阳生肌膏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有效外用药物,但其作用机制还未明确.本研究探讨回阳生肌膏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转化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愈合迟缓性皮肤伤口愈合.
目的:探讨艾灸(隔药灸)天枢、气海穴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自噬与免疫调节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对照灸组、西药组、生理盐水组,应用5%(w/v)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对CD模型大鼠进行隔药灸天枢(双)、气海穴干预,运用RT-qPCR、Westem blot、免疫组化技术与方法,检测各
目的: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是否能用于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肺纤维化的风险率.方法:收集300个RA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每例患者分别检测了76项临床常规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合并与肺纤维化高度相关的常规临床检测指标(P<0.05).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更好的预测RA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活血化瘀小复方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炎性反应的抑制情况;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共72只,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用弗氏完全佐剂造RA模型,造模后8天随机分出10只为预防组开始灌服活血化瘀小复方;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组、雷公藤组、雷公藤+中药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干预.以排水法测量大鼠足体积;造模第54天,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流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