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良、恶性胸腔积液分子标志物搜寻与初步鉴定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搜寻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子标志物并初步鉴定. 方法 收集一定量良、恶性胸液样本,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并搜寻良、恶性胸液间差异蛋白,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ELISA法检测目标蛋白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 结果 良、恶性胸腔积液病例计各23例,性质不明5例.恶性组胶图对比良性组明显差异蛋白点(上调或下调≥2倍)计43个,其中上调9个,下调34个.对其中7个显著差异点(上调或下调≥3倍)质谱鉴定明确了具体类型.挑选7个中免疫球蛋白lambda、结合珠蛋白进行ELISA检测,结果仅结合珠蛋白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用于良、恶性胸液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8.88% ,特异度为47.06%. 结论 蛋白质组学分析可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研究,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COPD组70例,同一时期呼吸科肺部感染病种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6MWT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COPD组进行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及肺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距离分级.结果 COPD组6MWT距离、血氧饱和度变化分数[SpO2(c)]和心率变化分数[P(c)]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
目的 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effectofenteralandparenteralnutritioninsever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方法 Thenutritionwereanalysedin40patientswithseverechronicobstructiv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2015年在我院住院的慢阻肺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分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慢阻肺组。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整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别,探讨慢阻肺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与单纯慢阻肺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在职业构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征求患者及家属对自我管理教育的需求同编制了系统性的自我管理教育路径表,对()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制定的自我管理教育路径表逐项实,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自我护理技能的传授,再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掌握程度进行动态评估、落实实施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表达与肺功能及6MWT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38名为实验组A组,其中12名申请BAL.选取12名门诊咳嗽患者为对照组B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BALF中Th17细胞表达,ELISA检测血浆及BALF上清IL-17表达,并同时行肺功能检查及6MWT.结果 A组外周血及BALF中Th17细胞及IL-17表达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灌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清CRP和PCT的影响.方法 收集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符合条件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内灌洗前、灌洗后第2天、灌洗后1月血清CRP、PCT、动脉血气(PCO2、P02)、肺功能(FEV1%、FEV1/FVC)的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1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沙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因COPD急性加重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98例,行肺CT并行支气管扩张评分.并记录一般情况、病史、症状、辅助检查等,对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OPD合并支扩组21例,无支扩组7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幼年病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PD合并
目的 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慢阻肺的患病率显著增高,且慢阻肺可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但慢阻肺与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关系尚未阐明.旨在探索慢阻肺与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纳入首次病例确诊肺癌的患者2283例,对照组为同期性别、年龄和吸烟史相匹配的非肺癌2323例.收集人口学数据、吸烟史、肺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肺癌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究NI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NIPPV辅助治疗,动态监测血气指标及神志等征象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与通气前比较,通气后血气分析及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通气后2h内、12h内、24h内神志转清者分别为12例、8例、2例,NIPPV治疗成功率为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