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参数对PEM燃料电池中水迁移的影响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多相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膜内的水分和催化剂层(CTL)与扩散层(GDL)界面上液态水的含量是PEM燃料电池正常运行的控制因素.本文给出了一个用于研究PEM燃料电池内水迁移的两相流模型.模型耦合了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物质守恒方程,以及水在质子膜中的传递方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系统操作压力、升高电池操作温度和降低加湿温度将会使质子膜中水的净迁移通量增大;增大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和升高加湿温度会增加阴极CTL与GDL界面上液态水含量.
其他文献
烧蚀防热是洲际弹头的优选方案,前辈钱学森院士所作这个卓越远见的决策,为本领域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从非线性气固耦合问题归纳我国在烧蚀防热技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
重点介绍钱学森是怎样成长为一名著名科学家的,以及他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崇高品德.
本文提出两相湍流PDF模型的局部PDF方程解析解与颗粒轨道方法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并对与两相湍流相似的一维和二维理想系统进行数值试验,数值解和精确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
本文使用统计物理学中概率流体理论来考察现有两相湍流PDF模型,发现各种PDF模型仅是概率流体相空间降维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PDF输运方程.通过降维过程的演化,指出了推导两相湍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和流态化理论,建立气体纳米颗粒二次团聚物两相双流体模型.模型中采用了Jung & Gidaspow (2003)测量的固相应力模量,并应用了王垚,金涌,魏飞(2002)提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气溶胶输送原理,建立流化床收集器(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absorber,CFBA)内气体细颗粒聚团气固两相双流体模型.对不同入口气体速度、初始颗粒尺雨
对氟利昂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光管、低肋管及一根双侧高效强化管.试验结果表明:在冷凝温度38℃,低肋管及高效强化管的管内换热系数是光管
本文在对水平管段塞流压力波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其压力波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折算气速对段塞频率的影响作用远小于折算液速的影响作用;分别增加管线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自主开发的SP智能型多相流量计测系统三相流量计量的基本原理,继而对工业样机现场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数据表明:本系统计测的液相流量相
分析单能γ相分率仪采集的相分率信号,得到一个简单的计算段塞流动特性参数的方法,计算的参数包括;段塞频率,平移速度以及液塞持液率.在内径为50mm的水平空气-水环道中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