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无症状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易感性的研究

来源 :第十八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脱髓鞘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索相对完好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在CNS脱髓鞘疾病的研究中,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为最多.在MS的遗传学研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与家族的相关性确定了MS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可能会部分解释MS患者家族中的发病率高的现象.目前虽已经明确HLA基因是MS发生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但因人种和地区等因素,各国家、地区研究所得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家族性无症状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为2007.9-2012.1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个家系的家族性无症状性中枢神经脱髓鞘病的患者共计13例.健康对照组共收集33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性别、年龄构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受试对象外周血5 ml,EDTA抗凝,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所收集的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HLA-DRB1,-DQB1基因进行SSP分型.结果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经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13例患者与33例健康对照进行HLA-DRB1,-DQB1基因SSP分型,共检出5个型别的HLA-DQB1等位基因,12个型别的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病例组HLA-DRB1枣15基因频率(15.38%)较对照组(21.21%)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36,>0.05);DRB1*07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无显著增高(P =0.114,>0.05);但DRB1*14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0.77%和6.06%,差别有显著意义(x2=9.388,P=0.002,<0.05).结论 HLA-DRB1*14可能是引起2家系脱髓鞘病患者出现相似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易感基因,这一发现从未在文献中报道过.关联基因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与经典MS临床表现不同的原因之一,支持不同临床类型关联不同等位基因的假设.本研究对了解国人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遗传基础,探讨不同种群、地理差异的基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确定合理实验设计和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会获得更有价值的发现.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海口市社区人群嚼食槟榔行为、致病风险认知,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采用多级分层方便抽样,对海口市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0名被抽调居民共完成有效问卷924份,有161人嚼食槟榔,嚼食率为17.4%(161/924),其中男性[27.6%(146/529)]高于女性[3.8%(15/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嚼食槟榔人群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指一侧锁骨下动脉(SA)或无名动脉在其近心端发生椎动脉前狭窄或完全闭塞时,患侧椎动脉逆流(甚至将对侧椎动脉部分血流也盗取过来)至SA远心端,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候群.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耳鸣等,严重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SSS多为单侧,较少同时出现双侧动脉狭窄.SA盗血可
目的:观察发育期小鼠的情感变化、学习记忆功能有无受损及海马炎性因子的改变,探讨人参皂苷Rg1在LPS诱导的发育期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构建脑损伤模型,在造模前10d开始予以人参皂苷160mg/kg(16mg/ml)进行干预;人参皂苷Rg1给药第10d时构建脑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于2h及4h时进行病态行为学综合评分;依次进行旷场实验、闭场实验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西藏自治区调查项目的部分数据对1013名医务人员进行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被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42±1.32分,满意率为55.3%,总体满意度一般,其中工作满意度最低的三个维度分别为报酬制度、设备条件及晋升
目的:分析高中生的健康素养与物质滥用行为的关联,为青少年物质滥用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吉林、广东三地16所中学的3379名高中生进行健康素养和健康危险行为(吸烟、饮酒)调查,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北京、吉林、广东三地高中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为15.1%,现在吸烟率为8.3%,现在饮酒率为26.1%;不同等级健康素养得分的高中生其吸烟、饮
目的 观察施普善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组织CREB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施普善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2.5 ml/kg)和施普善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5 ml/kg),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术后4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blot
目的:探讨动力导向治疗性团体和问题导向治疗性团体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筛选出的60名学生随机纳入动力导向团体组和问题导向团体组各30人,两组均分为3小组,每小组10人;小组每周一次团体心理治疗活动,每次120分钟,共10次.于入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第3个月末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lnventory,BDI)[1]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
目的 观察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N)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TAT3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odified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ham+生理盐水
目的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研究者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理解,本文列举了常见的几种偏头痛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特点,为偏头痛实验动物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思路。内容 目前常见的的偏头痛动物模型有:(1)基于血管源学说的偏头痛模型: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所致的血管性偏头痛模型、利血平5-HT耗竭模型等。(2)皮层扩布抑制学说模型:KCL诱导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注射肉毒毒素对慢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名符合CM-Ⅲ(Silberstein-Lipton标准)诊断标准的慢性偏头痛患者,按照2∶2∶1的比例分别予以肉毒毒素穴位注射,肉毒毒毒素固定位点注射,安慰剂固定位点注射.固定位点注射选取的是枕额肌、皱眉肌、颞肌、及斜方肌,穴位注射选取的是印堂穴、太阳穴、百会穴、率谷穴、风池穴、天柱穴.3个月后按照头痛发作时疼痛的频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