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面测量设备动态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是靶场测绘系统的主要装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稳定跟踪各类飞行目标、航天器等空中移动目标,并精确地测量和记录这些目标的外弹道参数和飞行姿态。光电跟踪测量设备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其跟踪性能、测角精度、成像质量等技术指标对顺利完成测控任务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为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能否满足指标给出准确和定量的判断,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靶场配置相应的计量校准检测装置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研制了一套适应大型跟踪测绘设备进行动态检测的计量校准系统,该系统的检测原理与设计方案满了大型跟踪测绘设备进行高精度检测与标定的测试需求。
其他文献
地震预报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地震孕育、发生及其前兆的机理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给出了大震震源在哪里、大震震源的失稳过程以及前兆产生的机理等作者这几年对地震预报有关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与看法。
本文给出加速模型拟合的穷举方法。以中国大陆21次6.8级以上地震为例,在单个震例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大陆7级左右地震前地震应变释放的群体特征。
在“九五”期间,地震系统各单位采用SQL Server建设了前兆数据库系统,将“九五”数字化前兆观测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该系统一直运行至今。本文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内容和过程。
地震构造带反映了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是进行地震危险区划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新疆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阿勒泰地震带、天山地震带、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本文统计分析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的报准、虚报、漏报情况,并引用基于连续性时间进程的R值评分法,对部分地区大量虚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危险区的判定不仅取决于地震和前兆监测手段的异常数量,而且受到其它一些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地震是地壳运动过程中能量长期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观测资料,从中获取地壳运动变形的长期背景场信息,结合地质构造结构和强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构造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应力应变积累分布背景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判断高应变积累异常区,对强震中长期预测十分重要。本文对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构造带上2001年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青藏高原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的2008年
地震的孕育发展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阶段性特征。长、中、短、临预报相结合的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是几十年来地震预报成功与失败的实践总结。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测指标,评判发生地震危险性的地震预测预警等级评估模型。该模型将来自不同观测结果和分析方法的定量和定性预测指标,通过系统化、层次化分析,逐层比较关联因素的重要性后,给出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预测指标之间的权重系数,最后以线性加权
以两台或多台电子经纬仪为主传感器的交会测量系统具有便携性好、精度高等特点,是进行工业产品尺寸检测的重要系统设备之一,但其测量精度会受到环境条件、仪器精度、测站及被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状况等的影响,尤其是测站与待测点形成的交会图形结构是影响其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采用图形结构衰减因子(GDOP)来评价交会图形结构优劣,给出了GDOP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及对比测试表明,GDOP的大小能有效地反映交会测点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对NFT05全站仪测距性能进行综合测试的方法及测试结果,测试数据表明索佳NET05全站仪完全达到了标称的计量技术指标。
分析了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综合讨论了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数据可靠性的意义。对目前粗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总结,对常用的几种粗差探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对关联分析法探测粗差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多项式模型,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高。
大型地面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是靶场测控系统的主要装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稳定跟踪各类飞行目标,并精确给出目标的角位置数据。因此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测角精度是关键技术指标之一。结合现有的工程实际与工艺水平讨论了静态测角标校场的工程化原理与设计,并进行了三维建模实践。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对测试精度起关键作用的指向桁架结构的设计过程。通过理论分析,最终得到了符合静态测角实验室检测的新型实验设备设计方案。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