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农村二、三产业的载体。小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电、通讯、园林绿化、环卫设施、文化体育设施、集贸市场设施、房屋建筑等方面的建设耗资巨大、影响广远,是带动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进入30%时,即意味着进入了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则标志进入了经济社会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处理得好,经济就能顺利发展,很快跃上一个新台阶,如果处理不当,经济将会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目前城镇化水平已超过30%,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因此,研究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推动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尤显重要,且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生态旅游在我国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主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区的投资与建设也得到较快的发展。然而,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整体效益如何,目前,国内缺乏一种比较可行的评价方法,大多数论文对于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评价。主要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还应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化,侧重于定性评价,忽略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宏观效益评价与微观效益评价相结合、
本文通过对卓资县退耕还林还草的调查。分析“进一退二还三”政策实施重点基础上,明确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区域农业生产及农户产生的影响,即具体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作物结构的变化,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农户收入的提高等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试验选用7±2日龄的PIC商品代哺乳仔猪40窝,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个组分为10个重复。试验A组为鱼粉对照组,营养水平参照PIC猪营养需要设计,配方中含有1.9%的鱼粉。试验B组为血浆蛋白组,含有2%的血浆蛋白粉;试验C、D组为添加植物活性肽的试验组,分别添加2%和4%的植物活性肽,用来代替血浆蛋白粉。仔猪14日龄时,每个重复选取一头体格中等的仔猪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外来抗原,用来研究
近年来,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多,饲料、燃油、人工等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不断上涨,奶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不断增多。通过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奶业生产实际,分析当前制约奶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提出今后发展对策:正确认识当前奶业生产形势;扶优扶强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养殖基地与加工企业协调发展;合理调整收奶价格,调动奶农养殖积极性;强化奶业科技创新,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产业化经
作者以海尔集团2005年度环境报告书的编制为例,总结了环境报告书发布前后企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变化,发布环境报告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建立企业环境报告书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弄清青岛市麻疹的流行现状,我们对128名急性出疹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麻疹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在没有免疫且血清中麻疹IgM阳性的病例中,9(10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符合CDC麻疹的诊断标准;而14(50%)例麻疹疫苗免疫且血清中麻疹IgM阳性的病人,仅存在低热或不发烧,不符合CDC麻疹的诊断标准。另外28例麻疹疫苗免疫血清中无麻疹IgM的病人,其临床过程较免疫或没有免疫IgM阳性的病人轻。5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这是一项科学的社会系统工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客观上需要一套与其相协调、能够有力推动其顺利实现的税收制度。
@@对于“和谐”的论述,我们理清了和谐的实质是跟规律的统一调和,但是以上对和谐实质的理解,我们是从广义的角度出发的,规律是宇宙世界大系统的规律,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所以和谐也包括自然界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的思维世界的和谐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又包含了很多小方面的和谐,可谓是层层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