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热点透析--基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由中医文献学、中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整合而成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是包含文献学、历史学与哲学、汉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属于中医药学中的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整理文献、弘扬学术,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是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的关键,也是中医药各门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本文立足于硕士学位论文这一视角,采用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对近十年中医医史文献学硕士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旨在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对近十年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医史文献学科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相关医案、方证的文献研究,中医文献的证治研究,中医药、中医古籍方面的问题探讨,临床应用方面用药规律的数据库建立和数据挖掘技术,中医养生等方面。
其他文献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形成瘢痕,以至肾发生萎缩和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免疫力低下、肾脏解剖学异常等因素,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多归属"劳淋"范畴.山东省名老中医张志远先生上乘祖传师授,下积七十余载临证、教学、科研之经验,学识渊博,在业界有“活辞典”之称,医学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且常难以获得佳效.通过对不寐诊治现状的介绍,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探究,张志远教授认为不寐是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对于不寐的治疗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的改革和开创新的方法。其认为不寐与精神因素有关,工作压力、社会竞争、家庭不和,人际之间矛盾、主观愿望无法实现,均易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的心脏疾病.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以中老年患者发病居多.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当属于"胸痹…"心痛""心悸"的范畴.畴。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当以温阳补虚为主,兼以益气、化痰、行瘀、散寒,标本兼顾。俾阳气恢复,则阴寒自消,痰湿得化,血行
中医理论与古代兵家思想的结合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兵家思想就被运用于我国传统的医疗实践中.笔者通过研究被誉为“群方之冠”之桂枝汤的配伍应用并结合《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原文,窥探仲景在疾病治疗中的用兵之道。用药味少量精体现兵家思想,扶正祛邪并举体现兵家思想,治疗自汗体现“断敌要道,守我岩疆”,兵家和医家虽然目的不同,但却都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因此了解兵家思想对深刻体会仲景用药处方,指导治疗方面有很大
笔者在采访杨建春先生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杨德祥先生时,有幸翻阅了该书原件,并得到了方书中部分影印件,现就其资料分析该书方剂来源与临床应用概况。通过对《百证千方集锦》的初步考证,结合目前正在全国开展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在民间,还存留着很多中医世家保存的手抄稿件,这些抄本,没有经过刻板,不流传与世,很多都是孤本或者残本,弥足珍贵,可说是其作者一生临证经验的总结,从学术价值来讲,虽
发源于安徽皖南古徽州的新安医学,肇自宋元,盛于明清,流传至今800多年,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安医学文献以其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学术资料性和现实实用性,是新安医学研究得以确立的基础,通过对新安医学文献整理概况的介绍,指出归户性是新安医学文献的固有属性之一,并总结了民间藏新安医学归户文献的研究范畴,方法,目标以及研究意义,指出
在中医学光辉灿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价值非凡、闪烁着古人智慧光芒的医药学著作.但人为的毁坏,自然的损伤,造成许多古籍文献的佚逸,或残缺不全,或荡然无存.为此,中医古籍辑佚工作也就应运而生.辑佚工作,作为中医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入.通过对中医古籍辑佚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认为辑佚工作最为基础的工作是搜集到有用的材料,中医古籍辑佚工作可以凭藉的资料
中医古籍整理包括经古籍丛书编纂、典医籍的分类整理、临床文献整理研究、专题文献整理研究、地方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民族民间医药文献整理、非医学古籍中的医药文献资料的辑录整理、学术史研究等,提出中医古籍的整理要懂目录学,通读原著,同时需要数字化、电子化,中医古籍整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要围绕中医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整理过程中发现古籍亡佚的也很多,要刻不容缓加大中医古籍的写录、保存、传播工作。重视中医医古籍
《针灸甲乙经》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隋书·经籍志》《旧唐书》《新唐书》谓《黄帝甲乙经》,《通志·艺文志》称《黄帝三部针灸经》,《宋书·艺文志》称《黄帝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现通称《针灸甲乙经》.该书是在皇甫谧研究《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之后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编写而成,共12卷,128篇,主要阐述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经验,《针灸甲乙经》从6个方面对针灸禁忌内容加以探析,包括察病
笔者初探马元仪所著《证论精微》,析其要义,冀望对中医理论与临床有所裨益,通过介绍马元仪的医学源启,介绍了《证论精微》的不同版本,重点探究了其诊疗特色,指出《证论精微》1卷33篇,言简意赅,条目清晰,撷各家医论所长,更多独到之见解。马元仪旁征博引,结合50余年临证经验,庞杂者删繁就简,未尽者毛举缕析,不当者直抒胸臆。《证论精微》阐述病因脉证、治法方药,注重病证源候的分析,理法有度,求精启微,对于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