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压风道型建筑风能利用探讨

来源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建筑风能利用主要集中于对三种基本的风能集中器型式风能场特性的研究。本文由扩散型风力机的原理,构想了一种新型风能利用建筑型式——扩压风道型建筑,本文探讨了扩压风道型建筑的特点,并对影响其风能利用的因素(扩散角α、建筑尺寸、来流偏向角β)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扩压风道型建筑能够强化风速及风能密度,是一种有效的风能集结建筑。
其他文献
由于住宅建筑中不利位置用户与有利位置用户围护结构面积存在差别,从而导致用户之间耗热量的不同。为消除由于用户位置不同带来的热费不公平性,本文以大庆市供热计量试点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际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建筑进行收费修正系数研究。本文得出大庆市住宅建筑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为大庆市住宅建筑热计量收费修正系数的计算确定了方法和参考依据。
机械防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是保障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暖通设计人员对该系统的动作要求和控制原理必须非常清楚。笔者根据现行相关的规范要求,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并与电气工程师们反复讨论研究,对机械防排烟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控制程序重新作了总结。
过滤器可视为室内空气与室外大气的分界面,可以防止空气处理机组、通风管道和室内空气被污染,然而这却使其成为HVAC系统中颗粒物最易聚集的地方。过滤器将大量颗粒物吸附聚集在过滤器的表面,为臭氧与颗粒物及其表面吸附的VOCs反应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本研究通过实验,模拟过滤器在不同环境中不同使用时间情况下对臭氧去除的规律。分别使初效、中效及高效过滤器沉积DOP尘、A2尘和炭黑尘,实验观察过滤器对臭氧的去
采用量纲分析法得到竖井型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相似性准则为ui/Vt=f(几何相似数, Revt, Vn/Vt)。采用近似模拟的方法,在1/10 缩尺模型隧道内进行了车辆单向运动实验,通过将所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准则的正确性。为有效进行竖井型公路隧道的设计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对道桥路面固体结构太阳能集热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实验研究,建立了室内热辐射集热模拟实验系统,探索诸如埋管管间距、表面状况、埋管布置形式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在恒定辐射强度和单峰动态辐射强度实验中,重点研究了各独立客观因素对单位面积集热量、集热效率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表面状况集热能力和集热效率相差很大,吸收率较大且表面层较薄的表面状况更利于集热。实验还表明,随着埋管管间距的增大,由于
针对高层住宅厨房集中式排气系统串烟的问题,运用CFD技术对3种形式的 FPQ型排气道进行了速度场和压力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只设导流装置的系统使用效果较好,系统的平均排气量为371.7m3/h,用户最大与最小排气量的差值为176.3 m3/h;②若以吸油烟机油烟捕集效率为90%的排气量作为设计值,即使对于排气效果较好的上述系统,当同时使用系数为0.66时,约有60%的用户达不到设计排气量;未开
建筑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建筑耗能过程、建筑能耗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因此在对建筑能耗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中,也必须将所有相关因素考虑进去。本文首先提出了“住宅建筑能量信息系统”的概念,即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能量信息系统应包括住宅建筑概况,住户基本资料,住户能耗设备性能及运行情况,室内热环境状况,能耗量,建筑物的外部条件以及建筑耗能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根据这一定义,
在城市小区空气环境研究领域,CFD模拟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CFD模拟软件以其能够模拟复杂流动现象的强大功能、人机对话式的界面操作以及直观清晰的流场显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城市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会创造出不同的城市小区风热环境,应用CFD 软件对小区空气环境进行模拟预测与评价,可以优化和改善城市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建出比较好的城市小区风热环境。在本文中,通过一个实例介绍和讨论了利用CFD软件对
本文以某待建动车组生产焊接车间为模型基础,对车间在夏季和冬季六种不同的整体通风模式以及当车间内仅有局部焊机工作时四种不同的局部通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采用整体通风时,夏季适合采取下送中回和下送上回的通风模式来保障关注区的空气品质;冬季适合采取顶送中回、顶送下回和中送下回的通风模式。当仅有一台焊机工作时,只开启焊机侧最近的以及正对面的两组送回风口,就能很好的保障关注区的空气品质。基于模
介绍了城市区域热气候预测模型关于不同下垫面的传热、蓄热和蒸发量计算方法,并以北京某大型生态城规划项目为实例,引入城市区域局部温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该计算模型和指标,分析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城市区域热气候变化程度,并与常规方案进行比较,说明了在夏季高温、太阳辐射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提高绿地和树木面积率、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建筑排热、提高建筑群之间的通透性、增加屋顶绿化和提高外墙反射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