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创制及初步应用

来源 :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括原始森林和草原在内的多年生自然生态系统,具备防治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养分自我平衡、病虫草害自我防治、物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群平衡、不依靠石油能源等能自我实现平衡发展的生态系统,但其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经过近万年来人工选择特别是动植物的遗传改良,人类把野生动植物驯化成了家养动植物,包括稻作、玉米、麦类、豆类、高粱、小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同样是被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进而形成了一年生农业生态系统。一年生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为人类繁衍生息提供了农产品有效供给,但是,其带来了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降低、病虫害容易发生、土壤养分间接流失、杂草繁多、土壤微生物功能降低以及严重依赖石油能源等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为例,在稻作生产过程中,每年(季)都需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生产环节,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因此,我们设想发展一种多年生中等的现代多年生农业生态系统来平衡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这种多年生中等生态系统具备多年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但同时又具有一年生生态系统的优势,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多年来,云南大学一直坚持探索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Rhizome)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及配套耕作栽培技术,取得了如下研究进展:发现了两对显性互补基因(Rhz2、Rhz3)控制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规律;"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方法"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培育的多年生稻23(PR23)是全球第一个通过审定及商业化的多年生作物品种;配套了以免耕(多年越冬)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了多年生稻技术;多年生稻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2018年国际农业创新技术,并作为"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等加以应用;多年生稻技术在云南已累计推广应用10多万亩;在全国南方稻区的河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进行了试验并开始示范推广;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南亚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国家,以及非洲乌干达、马里、科特迪瓦等国家开始演示试验示范。多年生稻技术从第二年起,在稻作生产过程中不再需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移栽等生产环节,而只需要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每亩可节约5-6个人工投入(折合500-600元),减少了田间劳动时间和劳动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耕地次数和犁耙田用水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是一项绿色生态轻简化的稻作生产技术。目前,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框架已经建成,以免耕技术为核心的多年生稻技术已集成并在生产上开始发挥作用。但是,多年生稻创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及其丰度的分子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等基础性科学问题;多年生稻品种的广适应性、米质优、产量高、病虫害抗性、耐冷性、耐旱性的遗传改良;多年生稻技术的免耕、越冬、间套作、杂草防除、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的耕作栽培机理和田间管理技术;多年生稻技术应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境影响等。建议加强国类外合作研究和开发应用,突破上述理论和技术的限制,加快多年生稻的创制和应用,使多年生稻生产方式成为稻作生产方式的重要补充,同时对其他多年生作物研究和应用起到促进和范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陆稻作为适应旱地生存的一种生态型,在高原山地地区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地位。陆稻经过长期的进化,受到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双重压力,进化出适应旱地且高产的陆稻生态型。课题组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对来自全球的84份陆稻和82份水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进化的理论发掘鉴定陆稻生态型分化基因,并进一步解析关键基因的功能及介导陆稻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全基因组聚类分析显示,
<正>张韧孜就读于重庆八中高一(3)班,将满16岁,在第27届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他以十项比赛项目总分3358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记忆力运动委员会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记忆力运动赛事,比赛共有十个项目。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必须同时达到4个标准:1小时内记住1040个
期刊
以《哈姆莱特(节选)》教学为例,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统编教材的教学实施问题。提出将丰富复杂的教学内容聚焦成小微专题,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激发主动学习,促成深度学习发生,落实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背景下,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可选取教材中苏轼的诗词作为范例,开展相关学习,旨在加深学生对诗词作者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逆境,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
过去学界一般认为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期刊是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和王均卿于1909年4月20日在上海创办的《体育界》。而考证发现,《中日体育杂志》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期刊,其依据是:《中日体育杂志》于1873年5月3日创刊于上海;《中日体育杂志》是按月定期出版的月刊性质的体育期刊。《中日体育杂志》在中国体育期刊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中国体育报刊的历史,对近代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中国近代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对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结合本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针对课程体系脱离实际、专业教师队伍相对滞后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优势明显,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无疑为乡村输入了大量人才。然而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仍旧面临农村岗位结构不协调导致就业创业人才与岗位空缺错位、返乡就业创业实现路径缺乏高校教育和社会引导、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束缚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观念和能力存在偏差等四重困境。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构建农村创业
苏格拉底在历经雅典大瘟疫后提出了有关公共健康治理的相关观点。在梳理苏格拉底公共健康思想提出的背景后,发现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体育与医学均为照料身体的技艺;教练与医生并行规范身体的健康;健身与医术共同治疗人体的灵魂;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疾病。但同时也存在狭隘地认为健康仅属于体育与医学的领域、以经验事实为中心、缺乏科学事实的支撑等历史局限。在照应当前体医融合战略实施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服务供给由“
<正>在肛瘘的治疗进程中,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一直在肛瘘治愈和肛门功能保护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的肛瘘切开引流术,具有令人满意的治愈率,但会增加肛门失禁率。为此,临床创新出多种保护肛门括约肌手术,比如:松弛挂线引流术、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肛瘘栓填塞术、肛瘘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
期刊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农业快速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该文以瓦房店市老虎屯镇为例,阐述了目前老虎屯镇设施农业的现状。虽然设施农业在老虎屯镇有着不错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产业链条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