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稳态地震道模型的衰减补偿方法

来源 :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地下介质的粘弹性衰减过程无处不在,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都是非稳态的,非稳态是地震数据的固有特征。传统维纳反褶积假设地震数据是稳态的,只能处理平均意义下的有限衰减响应。反Q滤波不仅能进行振幅补偿而且还能消除速度频散。但是,Q值的准确性以及计算效率和数值不稳定性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基于非稳态地震道模型的Gabor反褶积方法将传统维纳反褶积和反Q滤波方法相结合,补偿地层的粘弹性衰减,同时压缩了地震子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其他文献
常规组合采集方法存在组内干扰等缺点,不能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为此,单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技术采用单点接收、小道距、大道数的采集方式,在室内进行数字组合等处理,与常规组合勘探相比可以消除组内干扰、提高噪声压制的精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等,很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勘探形势的需要。在国际上该技术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实际应用效果也比较好。国内从十五“863”
川中地区的致密含气砂岩储层具有分布广、丰度低的特点。采自该地区的砂岩样本孔隙度普遍偏低,孔隙连通性差。鉴于以上特点,本文采用四种包体等效介质模型来研究致密砂岩样本的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与不同孔隙形态时四种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低孔隙纵横比时的预测值较为吻合,说明该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表现为扁平的裂缝或裂隙状。本文还讨论了根据实验干岩石模量数据来选取四种模型对应的最优纵横比
近年来,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其孔隙度较低且含油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相对变化微弱,使得其含气性识别还难以较好解决。本文以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为代表,根据岩心的实验数据,优选对含气性敏感的弹性参数或组合,构建了一个既灵敏又方便从地震反演获得的流体识别因子,并将其应用于大牛地气田。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流体识别因子能有效地突出流体影响,对流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新概念,其中观测系统采集脚印是一种规则的、可以预测的噪声。完整的三维观测系统本身都包含静态几何分布图和模板规律性滚动2部分内容,基于上述特点,本文进一步提出静态采集脚印和动态采集脚印的新概念,同时指出相应的生成机理也有2个:地面三维观测系统静态几何图形的离散分布,造成地下水平层(或反射层)静态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这是静态采集脚印的生成机理;三维模板在Inlin
针对DND气田储层的致密性特点,开展了叠后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和含气性检测工作。根据已知井揭示的储层参数和提取并经过优选的相应地震属性,分别建立了储层参数样本集和属性集,利用SOMA属性聚类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进行了储层参数预测,结果证实比单一地震属性更准确。应用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技术对研究区内的主要目的层系进行了含气性识别,并与已知井揭示的储层含气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用237口井
云应盐穴储气库是继金坛盐穴储气库之后的又一个西气东输长输管道的配套工程,它对于发挥储气库的调峰功能,甚至用于企业及国家的战略用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湖北云应地区大地构造运动对沉积岩和地表应力作用小、断裂系统不发育、盐岩厚且埋深适中分布稳定,是建库的有利地区。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可以认识盐层及顶底板地层岩性分布特征,识别断层及空间展布规律,并且建立精确的地下地质模型,为井位部署、造
宽方位地震技术即是横向接收单元尺寸与纵向接收单元尺寸之比大于0.5时的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由于宽方位地震的方位角分布全,炮检距从小到大分布均匀,因此,宽方位地震资料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对微构造、小断层和高角度裂缝的识别。本文介绍了济阳坳陷罗42地区、商741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庄1井区宽方位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并对比分析了宽方位地震资料预测泥页岩裂缝油气藏,预测火成岩裂缝系统发育带,
本文提出了在地表观测时存在的磁性地表的地形改正问题, 考虑了观测地表起伏和地表地层的磁性变化,给出了一种基于地形高程和地表地层磁化率分布的磁性地形改正方法,并分析了磁性地形改正中改正半径的影响,给出了磁性地形改正的敏感区范围和远区改正半径。实际资料处理表明,磁性地形改正可以消除磁性地形引起的磁异常畸变,改正后的磁异常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信息,效果明显。
煤岩作为煤层气的储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具有不同的岩石物理性质,煤层气的赋存方式也不同于常规天然气的储集方式,煤层气的赋存方式主要以“吸附”为主。目前,相对于常规天然气而言,针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尚没有形成经济有效的地震方法技术系列,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煤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论述了利用地震预测技术进行煤储层表征的技术,讨论了准三维VSP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并结合煤层气勘探开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主要钻探目标为缝洞体储层,地震特征为“串珠状”强振幅反射。缝洞体储层的体积计算是制约该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弹性波正演模拟方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正演校正下的溶洞体体积计算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碳酸盐岩溶洞体积计算方法,可以为高效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这些结论与认识对提高碳酸盐岩钻探成功率、指导高效开发、实现碳酸盐岩探明储量尤其是产量的快速增长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