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向国际化

来源 :第二届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医药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中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看近几年,对于中医药发展历程而言是很不平凡的几年.比如:中医药立法取得新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等等说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医药发展亦可谓亮点多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人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宝鸡市在人口深度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针对老年人享受多元、多层次养老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强、中医药作用有待强化、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度不高等诸多养老难题日益凸显的现状,认真分析全市人口深度老龄化的趋势,研究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和失能老人医疗和养老的需求,认真试点,积极探索,按照医养并举的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医、护、康、住、养”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较好的发挥了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但目前仍存
举办这次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中医药发展论坛,对于弘扬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理念,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医医养理论探索与临床的实践,就医养结合、以养在先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气候适应,自然资源优越,中药材资源丰富,能够进行多种中药材的种植.天水市作为甘肃省中药材的主产区,调查资料表明,全市拥有中药材约50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20多种,在全国销量比较大的二、三类药材也有40余种,品种、数量居全省第二位.目前,中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党参、当归、柴胡、黄芪、板蓝根、半夏等10余种,种植面积达27万亩.中药材
中药经典名方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提出至今一系列政策的特点及解读,确定名方的立项的思考和建议.
为贯彻"一带一路"战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中医药海外战略,旨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合作平台,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惠及沿途各国人民健康,增进沿途各国间的友好交流,合作共赢.
2011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五年来,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甘肃省按照共建要求,坚持把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坚持把中医药工作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卫生计生工作全局中统筹规划,积极作
中医药学是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产物,由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而成,具有医学科学的属性和鲜明的文化属性.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陕西省和甘肃省都是多山的省份,具有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相互毗邻,由秦岭山脉连为一体.是陆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初始部分,具有独特的卫生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中国中药资源大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健康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主要野生药材有猪苓、九节菖蒲、秦艽、甘草等三十余种,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大黄等十几种,主要的动物药材有熊胆、豹骨、麝香等.陕西省主要野生药材有天麻、
中医精微观在古代深受重视,而目前学术界论述几近空白;"入于精微"的关键是医生本人的虚静修养;提出重视中医精微观、加强虚静修养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食源性疾病从广义上来讲,任何一个疾病只要是由饮食吃出来的都可认定为食源性疾病.常讲的食物中毒,或饮食不合理造成的脂肪肝、高血脂,这些疾病都应该称为食源性疾病.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食源性疾病做了一个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