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吸收技术的煤矿CO监测系统设计

来源 :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CO分子在一定波段对红外光谱的选择吸收特性,选取CO分子在4.5 μm处特征吸收波长,设计了光谱吸收型CO监测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采用二次谐波信号检测方法可有效获取气体浓度信息,并采用电路模块降低噪声和干扰,提高系统监测灵敏度.结合蓝牙技术设计了局部无线数据传输方案与矿用局域网相结合的数据传输结构.
其他文献
高庄矿3上703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段无煤区,工作面涌水量、出水范围急剧增大,这种情况与以往其他工作面出水情况大不相同.通过现场判断3上703工作面揭露无煤区为陷落柱,陷落柱没有出现畅通的导水通道和集中管涌出水的现象,因此判断为原始不导水或弱导水型陷落柱。通过瞬变电磁探测和水质分析,判断此次3上703工作面出水水源由初期的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水为主,3天后变化为侏罗系含水层为主。工作面出水的机
分析了东山煤矿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分析得出东山矿区的陷落柱主要沿着断层带发育。矿区陷落柱具有“通天柱”和“半截柱”两种类型,其中以“通天柱”为主。“通天柱”形成时期久远,期内充填物被压实而不导水,“半截柱”因其形成较晚,其导水性难以确定。东山矿区的陷落柱为地热造成的地下水内循环所致,和东山煤的高变质具有相同的成因。可以初步推测高变质煤矿区的陷落柱不导水,其理论是变质期久远,地热已经散尽,充填物已经压
为有效防治封闭不良钻孔引发的突水事故,依据东滩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影响封闭不良钻孔导水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较强充水水源、较弱充水水源、地质构造和采掘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划分了11个二级指标。根据影响封闭不良钻孔导水危险性评价指标较多,且其评价具有非线性、模糊性的特点,设计了导水危险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评判方法。利用VB6.0可视化编程语言与GIS组件MapO
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瞬变电磁法在郭屯煤矿1304工作面的示范性应用,证实该方法在探测采掘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物探方法,可圈定顶底板相对富水的异常区域及富水构造,能为布置探放水钻孔位置提供依据,并通过探放水钻孔提前疏放异常区内裂隙水,为水害预报和防治措施的提前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钻探放水情况及物探成果,在不考虑底板出水及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大
为了评价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需要了解底板的地应力状态和开采的破坏深度,在轩岗矿区首次进行了水压致裂原位地应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矿区地应力以垂直方向为主,水平地应力不显著.这一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矿区地层平缓、正地层为主的地质现象,既正确地评价了5124工作面的安全性,也填补了矿区地应力数据的空白.
大型潜水电泵机组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温升低、噪声小,泵高效区宽、效率高,不超功率运行,无过载、烧毁之忧,能偶潜入水中运行;具有显著的自平衡性能,特有内外冷却方式。安装方式灵活,有立、卧、斜式3种安装方式。智能化控制保护技术,可实现在线监控、故障自诊断智能保护。康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大型潜水电泵的安装采用了卧式方法。管路中选用多功能液压控制阀,多功能液压控制阀同时具有闸阀、逆止阀、水锤消除
通过对唐山矿第四系厚冲积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揭示了本区第四系冲积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唐山矿第四系厚松散层由上至下可划分为“四含三隔”结构,即4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其中,与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关系较密切的含水层为冲积层底部砾卵石含水层,其富水性强,对本区煤炭开采产生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各煤层煤柱尺寸计算采用方法以及参数选取合理,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一般厚冲积层下采煤,隐伏露头区最上部煤层煤柱垂高留
邱集煤矿为黄河北煤田第一对试验型矿井,为解放下组煤,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并于2006年进行了11层石门的疏干试验,在接近四五灰时发生突水,经综合分析认为,由于水压上升,11层轨道迎头水压升至1.3MPa,大于11层轨道石门迎头岩石所承受的抗压强度(0.6MPa),造成出水。奥灰、徐灰为垂向补给四五灰(已由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示踪试验验证),补给通道距不在I1层轨道石门附近,而是有一定距离,垂向
文章阐述了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安全隐患点的确认及排除,并对2010年底发生在山东新泰莲花山煤矿的猴车事故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改造方案,从而达到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安全正常运行.新型矿山乘人索道将向大倾角,长距离,大运量,高速,高效方向发展。新型矿山乘人索道应能适应多种复杂变坡,包括上下变坡,左右拐弯的巷道条件。新型矿山乘人索道易损件使用寿命长,操作维护将向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的方面发展。
目前,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的预测预报广泛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其中CO及烷、烯烃类气体对防治煤的自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气体由于井下风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很难确定所检测到的浓度与煤氧化产生的指标气体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三种典型煤种——褐煤、气煤和贫煤的标志气体CO/CO2变化规律,结合煤矿现场实际对采空区气体的对比分析,判定采空区煤自然发火进程.结果表明,CO/CO2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