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Ta3N5无纺布光催化剂的设计、构筑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2015年(萧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对环境污染进行修复和治理,其应用前提是开发优异的光催化剂.纳米光催化剂性能较好,但难以回收;衬底固定的光催化剂容易被回收,但其比表面积小或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论文采用"静电纺丝-煅烧高温氮化"法成功制备出纳米结构Ta3N5纤维基无纺布光催化剂,该Ta3N5无纺布由大量直径为150~200 nm的纳米纤维和分等级的孔组成,其中纳米纤维又由直径约为25 nm的Ta3N5纳米颗粒组成.Ta3N5无纺布能有效吸收可见光,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因而可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更为重要的是,该Ta3N5无纺布不仅便于回收利用,而且性能稳定,在循环使用之后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依然保持不变.因而在环境净化应用中展现了光明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提高聚丙烯腈(PAN)纤维的阻燃性能,本文采用水合肼对PAN纤维进行直接化学改性的方式制备了阻燃PAN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对纤维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对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极限氧指数仪及微锥形量热仪对纤维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合肼与PAN纤维反应生成了C=N键,改性后
细胞与外界表面接触时,能分辨表面不同的分子手性,从而表现出明显的粘附差异.这一特殊的"感知"能力启发人们利用细菌的手性偏好设计一种新型抗菌材料.本文以龙脑为手性基元,制备了两种含不同手性龙脑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酸龙脑酯(简称PBA),并研究了它们的抗菌粘附性能.与同类聚酯相比,PBA具有优越的抗菌粘附性能,且L构型优于D构型.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细菌不倾向粘附于类似PBA立体化学结构的材料表面,
开发超厚活性层的高效聚合物太阳电池可提高实验室规模的制备工艺与卷对卷(Roll to Roll,R2R)相关生产技术兼容性,促进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大面积高产量生产.本文基于共轭聚合物PBDT-DTNT和PC71BM共混体系,以及可交联的共轭聚合物PFN-OX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超厚活性层的倒置型聚合物太阳电池.当活性层厚度为~280 nm时,可以得到8.62%的器件效率,当活性层厚度进一步增大到~00
粘胶纤维生产线因工艺要求,需对工艺设备及公用工程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原设备冷却系统多采用生产水冷却后直排或冷却塔循环冷却.由于冷却塔使用中冷却水飘洒及定期置换新鲜水,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消耗生产水.另外,粘胶纤维行业工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软水,且需要对软水进行升温.本文主要介绍粘胶纤维行业冷却水系统技术改造,根据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该系统改造投资较少,但节能效益可观,不到一年即可收回投资。年使用周期可达
以南极磷虾蛋白(AKP)为共混组分与海藻酸钠(SA)进行物理共混,制备复合溶液,利用导数光谱法研究了两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测试了复合溶液的流变性和可纺性,并通过湿法纺丝技术成功的制备了海藻酸钠/南极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能,结果表明,SA/AKP共混体系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氢键作用类型有OH…π型、OH…N型、0H…醚氧型、OH自缔合型、OH环状紧
文章介绍了当前袋式除尘器用滤料的种类,并用德国的AFC-131滤料测试台测试了玻璃纤维滤料的除尘效果,分析了不同厚度和克重对织物除尘效率、阻力系数、强力、透气性的影响,对照标准要求,优选出最佳规格.最后用同样的方法测试了其它滤料的除尘效果.
汉麻也就是大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纤维原料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就被用作纺织纤维。其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特别是韧皮纤维细胞间木质素聚合度高,抗菌耐腐蚀性强,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汉麻的具有生态性,资源性,低碳性等优点。汉麻的低碳性不仅体现在其种植与收获上,在整个汉麻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是本着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引进先进设备,使产品的绿色、低碳源于原料,始于生产过程。目前低
说明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分类、节能评估依据;举例说明项目用能情况及分析、用能计算方法;比较了GB/T2589和GB/T-50441标准的差异,前者为等价值,后者为当量值,折标系数不全;节能评估报告需要分别对生产装置和全厂综合能耗进行测算,通常全厂综合能耗会大于装置综合能耗.对不同装置进行能耗对比时,宜采用GB/T50441标准,与宏观经济相关的能耗计算,宜采用GB/T2589标准;说明
本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得了四个不同配比的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物,并对其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相容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相形态、机械性能和光学透明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LA和PHBV几乎不相容,但存在相互作用;PHBV微区均匀地分散在PLA基体中,尺寸小于2μm;PHBV的引入能够使PLA的结晶更容易;另外,纯PLA的结晶度较共混
涤纶具有突出的服用性能,但吸湿性、抗静电性、生物相容性差;丝胶蛋白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因此结合涤纶与丝胶蛋白可望得到既具有良好服用性能又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功能复合面料.本文研究了在涤纶表面层半镶嵌蔗糖脂肪酸酯赋予其可反应基团,并通过交联剂,制备得到了涤纶/丝胶蛋白复合面料,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半镶嵌后涤纶表面明显覆盖了一层化合物,接枝后表面覆盖了更多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