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技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重塑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技术(EB-OCT)评价GOLD指南中COPD分级方法与小气道病变的关联性。方法 共入组86名研究对象,其中COPD患者48人(Ⅰ期, n=14;Ⅱ期, n=15; stage Ⅲ-Ⅳ期, n=19),重度吸烟者21人,健康对照者17人。分别进行吸烟史评估,肺功能检查,胸部CT扫描,以及EB-OCT检查。评价指标包括第3~9级支气管的管腔内直径(Dmean),管腔内面积(Ai),管壁面积(Aw),以及管壁面积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Aw% )。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IL-13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诱导痰IL-13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检测COPD轻、中、重3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及血清中IL-13水平,并分别与痰液、血液的炎症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以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及稳定期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分别检 测59例AECOPD患者及29例稳定期患者血浆NT-pro-BNP的值.结果 AECOPD组及稳定期组血浆NT-pro-BNP值分别为138.24±51.49pg/ml和1657.88±1917.5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05±10.66 p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下,FAKSiRNA是否通过MTERF1、 CCND1 抑制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方法 培养原代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化学合成的人FAK、MTERF1的SiRNA转入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
目的 探究震动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5月中旬期间在我科住院行气道护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工叩击,给予震动排痰,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病情好转时间等。
会议
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治疗以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楼病房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共64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例),对照组(n=64例),对照组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肺康复治疗,内容为运动疗法、呼吸操、咳嗽排痰指导与健康宣教。比较2组
目的 观察反复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医院就诊的已经完成肺康复训练并已观察6分钟步行测试的COPD患者,随机筛选37例已完成肺康复2个疗程COPD患者为研究组,以及69例只完成一个疗程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TREM-1mRNA在慢阻肺急性期和稳定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将入院的AECOPD及治疗后SCOPD各60例及对照组30例分为三组,采用RT-PCR、ELISA法分别测定TREM-1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IL-1β浓度,并测定SCOPD组的肺功能。
目的 探讨口服孟鲁司特对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期患者气道炎性因子及FeNO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支气管扩张症因急性期住院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6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睡前口服10mg连续1天。观察入院第1天及第15天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eu/Leu%),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痰液IL-8、TNF-α水平,并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其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判断疾病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传统预后影响因素与AECOPD 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相关性较差, 而有关AECOPD 预后影响因素有一些新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ChE)含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严格遵照2015最新GOLD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选,分为为轻、中、重度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生命体征,S-ChE,血常规、凝血机制、D- 二聚体、IL6、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