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滨海地区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主要由黄河、滹沱河、永定河、潮白河、薊运河和陡河冲积而成,但各河流水沙含量不同也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该次工作利用以有的地质资料和近几年的多个钻孔,对天津滨海地区全新世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天津东南北大港水库地区:8.4~8.5 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7.1~7.4 ka cal BP达到最大海侵,形成海相地层,浅海和潮间带沉积环境为主;5.0-6.0 ka cal BP古黄河由此入海,ZK193为河口区,ZK191和ZK141在流路废弃后形成潮成沙脊,和翟庄子贝壳堤对应,ZK73和ZK68孔附近形成水下河道。3.4~3.5Ka cal BP左右,古黄河又由此入海,规模可能较小,ZK193和ZK141一带成陆,古黄河废弃后,沙井子附近形成贝壳堤,和ZK68孔的潮成沙脊对应。1.7ka cal BP北大港西侧成陆,形成河间洼地。天津南部团泊洼地区:南部西翟庄附近可能是受古子牙河顶托,8.1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并形成澙湖相;6.3ka cal BP左右古黄河从此处入海,废弃之后形成翟庄子贝壳堤,西翟庄附近也于5.7~6.3ka cal BP形成沼泽,并成陆。西部于8.3kacal BP形成初次海侵,形成海相地层。至2.9ka cal BP形成沼泽结束,跟山经河的发育相关;1.0ka cal BP沼泽被覆盖,和宋代黄河发育相关。北部于8.4kacal BP形成初次海侵,形成海相地层;4.5~5.0 ka cal BP古黄河由此入海,形成河口,区域成陆;山经河和宋代黄河流经辛口镇和小南河镇附近,形成泛滥平原。团泊湖应为河间洼地,和现今黄河三角洲北侧无棣东的洼地类似。天津东部地区-海河下游:8.4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形成浅海等海相地层;4.5~5.0ka cal BP古黄河从天津入海,废弃之后形成张贵庄贝壳堤,城区基本成陆。2.4~2.7 ka cal BP古黄河(山经河)从天津入海,废弃之后形成泥沽、岑庄子贝壳堤,军粮城以西成陆。0.9 ka cal BP古黄河(宋朝)从天津入海,废弃之后形成驴驹河贝壳堤,区域广泛成陆。古黄河塑造了天津的地质地貌,市区各小型湿地为2.7 ka cal BP以来古黄河河道之间的河间洼地。天津西部地区-永定河冲积扇三角洲:依据区域特征,8.4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7.1~7.4 ka cal BP达到最大海侵。7.5~7.7 ka cal BP永定河洪水期(姚鲁峰,1991),顶托最大海侵,在北辰河头镇形成陆地。4.5~5.0 ka cal BP,古黄河从天津南侧入海,致使天津西部行水不畅,形成湖泊,北辰西部为淡水湖,东部小淀为澙湖。4.0 ka cal BP洪水,使得北辰区域基本成陆。河头镇一带3.0 ka cal BP又成为沼泽,可能跟山经河的发育有关。天津北部地区-潮白河、薊运河冲积区:依据区域特征,8.4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7.1~7.4 ka cal BP达到最大海侵。东丽区域形成潮成沙脊,北辰区域形成海滨沙坝,其间ZK219孔发育下切河谷。最大海侵之后至2.0ka cal BP,东丽区域形成海湾,伴有牡蛎礁的发育,并逐渐成陆;北辰区域形成澙湖,可能和小淀区域为同期澙湖;其间ZK219为陆海作用中间区域,形成较厚潮成沙脊。天津东北部地区-薊运河、陡河冲积区:依据区域特征,8.4ka cal BP开始初次海侵,7.1~7.4 ka cal BP达到最大海侵。北部形成澙湖相,南部为潮成沙脊。最大海侵之后,北部形成海岸沙坝,南部发育牡蛎礁,并逐渐成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