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天文活动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来源 :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厦门双十中学开设天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经验。该校从1985年组织学生观测哈雷彗星回归建立的第一个天文活动小组至今;已开展了十几年的天文课外活动。如今已从课外活动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天文活动课。十几年来,天文活动课以其独特的知识内瀚,观测实践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课程化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活动课是教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活动课中,天文活动课以其独特的理论实践方式,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科学素质、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候,充分发挥天文科普教育的优势,对青少年实施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累质,培养开拓型人才,以适应2飞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其他文献
期刊
η-ξ时空场论是笔者的原创性工作.从1987年从中国科学发表关于这个课题的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笔者和合作者在此课题上已发表了二十余篇,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美国物理评论(Phy
天文教育的正式名词可以回顾到1988年IAU所召开的国际研讨会,发展迄今不过十数年,于此同时,高雄市的天文教育伙伴在政府的协助之下,已经完成相当的贡献,可以说在观念上与国际
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刘学富教授(主编),张燕平副教授,李志安教授和杨静副教授编著的"基础天文学"是"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指定教材,是新千年课程的重点教材,将于2004年7月由
终身学习跨越人生每个历程,不只是儿童、青少年、青年,甚至成年或老年阶段,皆必须学习和教育.随着生活科技及医疗技术的发达,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寿命延长,学习和生活型态产生
会议
長久以來,天文對一般民眾而言是既神秘又深奥的一個領域,同時也是充滿好奇與想像力的世界.人們對於天空的認識,随著時間的進展而持續增加,然而卻不因為越來越多的了解,而消減
会议
天文普及教育的目的是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让公众了解天文学、理解天文学家;让青少年认识我们的世界,掌握天文知识;让爱好者参与天文活动,包括发现和研究.作者在组织中,深
本研究的目的拟结合相关研究人力,以天文教育资源网络的建立为探究范围,从研拟建立起合乎华语教学需要的中文天文教育资源的入口网站,及建置相关联常使用的天文教材资源网站
会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是欧亚天文学会主办的世界中学生的一项重大赛事,这项竞赛自1996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2002年已是第七届.参赛选手遍及欧、亚、美各大洲的许多国家.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