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播期对周麦18氮代谢酶活性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传统播期(10月12日)和适度晚播(10月26日)条件下,低(150万株hm-2)、中(225万株hm-2)、高(300万株hm-2)密度对周麦18氮代谢酶活性和氮素积累分配及其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降低了小麦受冻害的风险,能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但传统播期小麦的籽粒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全株氮素积累量、花前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及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晚播小麦.传统播期小麦在低密度下产量较高,在中密度下氮肥利用率较高,而晚播小麦则在中密度下产量较高,在高密度下氮肥利用率较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周麦18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肥在传统播期和晚播条件下,适宜播种密度分别为150~225万株hm-2和225~300万株hm-2.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弱筋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杀虫剂使用方法,以扬麦13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评价几种化学杀虫剂在不同时期喷施对籽粒安全性和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化学杀虫剂在设计的时期施用,均对小麦的生长安全,不影响小麦的食用安全性.喷施化学杀虫剂后,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蛋白质产量、总淀粉产量和千粒重,RvA粘度特性大多数参数值上升,出粉率和弱化度显著提高,形成时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两地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稻田撒播套种、稻茬撒播旋耕、稻茬免耕机条播、稻茬撒播压板、早茬机条播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为江苏淮北地区强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播种方式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籽粒产量表现存在差异.(2)适宜播期条件下,旱地机条播和稻茬撒播小麦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套播小麦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对2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皮层、糊粉层、盾片、胚芽、胚轴、胚根、内胚乳七个部位的Pb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变化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糊粉层>胚轴>胚根>盾片>胚芽>皮层>内胚乳,反映出Pb在糊粉层富集最多.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对Pb的富集量存在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之间Pb相对含量的差异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皮层、糊粉层、盾片、胚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根系生长空间对地下部、地上部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根系生长空间对小麦根重、根长、根数、根系活力、株高、分蘖数、绿叶数、倒二叶MDA含量、SOD活性有不同程度地影响.随着根系生长空间的减小,根重、根长、根数、根系活力、株高、分蘖数、绿叶数、倒二叶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SOD活性有所增强.结果还表明:不同根系生长空间对抽穗期根系活力影响最大,对抽穗期倒二叶MDA
本文通过对四种不同穗形小麦品种的穗部粒重分析得出,由于小穗在穗轴上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穗形小麦在粒重的显著差异.尽管不同穗形小麦在粒重方面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趋势,但不同穗形小麦表现趋势并不一致,长方形和长圆形穗形的小麦在穗重、各粒位籽粒重量、籽粒均匀度等方面都要优于棍棒形和纺锤形穗形小麦.因此,在山西晋中晚熟冬麦区小麦生产用种和品种选育上,穗形的选择要在其他综合性状基础上优先选择长方形小
本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不同耐旱品种小麦氮素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晋麦4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农大189.在旱地条件下,晋麦47单位产量的吸氮高于农大189.结果还表明,水地条件下,施氮量对农大189各阶段氮素吸收比例、晋麦47开花到成熟期氮素吸收比例无明显影响;旱地条件下,施氮量对晋麦47各阶段吸收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农大189花后氮吸收比例以高氮处理高于低氮
以两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硫量和灌水次数对小麦粉质拉伸参数和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可以改善小麦面粉品质,60kg-hm-2的硫肥施用量,可以提高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的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灌拔节水,能提高兰考矮早8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反弹值,可以延长豫麦49-198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其拉伸阻力.水、硫互作效应中,60kg-hm-2的硫肥施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不同耐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耐旱型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含量,但提高幅度不同.旱地条件下,施氮量的高低对耐旱型品种晋麦47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不耐旱型品种农大189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耐旱品种农大189水分亏缺而引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降低.结果还表明:旱地条件下,花后
为了解小黑麦对N、P、K、有机肥的原始反映,本文采用地表2m以下的非耕作生土,研究了不同肥料对生产上正在推广的饲料小黑麦“中饲237”各生育期植株生长状况、生理功能及成熟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NPK、有机肥、NPK+有机肥处理的小黑麦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均明显高于单施N、P、K处理及CK,而各生育期倒二叶SOD、POD含量明显低于单施N、
为杂种小麦种植选择合理密度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L,150株/m2)、中(M,300株/m2)和高(H,450株/m2)3种密度下,杂种小麦C6-38/Py85.1及其亲本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气孔导度(g)和叶肉导度(gm)均随旗叶生长进程和密度增加降低,杂种各性状